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3章 終章·凡目視尚可行動者,皆殺!,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流。要求你們感受到自己的責任,自覺自願拿起刀劍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對於他說的話,我有的贊同有的不贊同,但今日我不想跟你們討論這問題,我想跟你們說說‘華夏’。
上古時代,這片土地上各部落遷徙不定,分和無常。
自夏代至秦漢,夷、夏名族並立,當時但凡使用“夏禮”之部落則被稱為“諸夏”。“諸夏”非單一民圌族,而是血緣不同的各族聯盟。此後,“諸夏”又稱“華夏”。如此,“諸夏”與“諸夷”的區別簡單而明確——禮也!
我華夏乃禮儀之邦,出恭入敬,行走坐臥、父母兄弟親朋如何相處,皆遵循禮儀(規則)而行圌事,以此區分“諸夷”,雖與“諸夏”。當是時也,“諸夷”“諸夏”犬牙交獵,一片土地彼出我入,然而最終“諸夷”仰暮我諸夏禮儀,求之為我華夏一員,比如春秋之戎狄;漢之匈奴、諸羌;唐之突厥等等......
詩曰:‘君子萬年,永錫祚胤;又曰:‘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幹祿百福,子孫千億。’我華夏綿延傳承,雖屢有亡圌國之事,國祚不傳,然華夏的香火傳承一直未斷,宗族綿延,先祖享受子孫祭祀,而我等亦期望子子孫孫,千年萬世猶‘永錫祚胤’。
但是金人不同,五胡亂華猶在不遠,金人入中原,擄掠我華夏子孫入夷狄.....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若金人猖獗,則我華夏為夷狄也。那些被擄之人,不後還能指望子孫供奉香火嗎——他們永絕傳承。
這就是我們戰鬥的理由,我們為了不當夷狄而戰,為了香火傳承而戰......你們瞧瞧,金人雖然在倉皇奪路,但依然不忘他們俘虜的宋人,那隊伍裡拖家帶口,拖延前行的人,今後將去夷狄之地做夷狄的奴馬。現在這夥夷狄踏上了我們的家鄉,今日我們不反抗,明日我們、我們的妻子兒女姐妹也將被刀槍相加,我們的香火也將斷承,我們即將成為夷狄!
所以,此戰,不死不體——號響首遍,眾人即須披掛嚴整;號響兩遍,所有華夏的庶民們,隨我衝鋒!讓我們為家人而戰,為華夏禮儀而戰!號響三遍,凡目視尚可行動者,皆殺!”
話音剛落,軍中號角頓時吹響,號令中韓世忠帶領自己親信催馬上前,引領宋軍第一方陣走出大營......奇詭的是,就在他們剛剛踏出營門口時,遠處傳來另一聲宋軍號角——是典型的登州軍號角。
韓世忠笑了,對左古說:“剛才張叔夜大人說話的時候,我就在想:時長卿肯定不會缺席。
那時長卿在南方時,他對於時機的把握總是恰到好處,簡直事事未卜先知。每次友什麼大事發生,你等著,時長卿保難已經守候在旁邊,就等撿便宜——天底下還有比現在這事更大的便宜?”
左右放聲大笑,笑聲中,韓世忠說:“成,我原本沒想消耗時長卿的部隊,如今他急吼吼出現了,那咱更不能讓他挑出刺來——兄弟們,你們衝第一陣。”
宋末這時候已經處於軍閥狀態,無綸韓世忠還是岳飛張叔夜誰手頭的軍隊都當做實力象徵
可寶貴著呢。
對面的宗望聽到背後傳來的號角,身手晃了晃,差點跌下馬去。銀可術首先反應過來,哀聲說:“時長卿渡河了,完了,完了,宗翰勃極烈危矣。”
眾人還在半夢半醒,宗望跟著長嘆:“北岸大營暫且不算,時長卿敢渡河,至少說明宗翰勃極烈已經無法威脅他了。”
宋軍一個個方陣開始展開,金兵背後的百姓聽到宋軍特有的軍號聲,讓開道路讓時穿前進,稍傾,時長卿的隊伍逐漸出現在金兵背後,當先的是數百門虎踞炮,長炮,以及神火飛鴉(火箭彈)發射架。
對面,張叔夜整理陣型的鼓聲劇烈,催人起舞,背後,時穿整理隊形的腰鼓聲輕鬆,鼓點中透露著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