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6章 皇帝被咱遺忘又算什麼,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衝著你的燕王頭銜,是衝你剛才說的話,是為河北數百萬百姓謝燕王!”
趙師俠端正了身子,宗澤再度鄭重行禮,而後抬起身子,眯著眼晴誇獎說:“老夫原本看不上時長卿的自si,但老夫向來知道,時長卿對百姓不自si。他或許不看重京城那位,但他絕對會把江山社稷放在心中。燕王殿下與他是同類中人,今後有什麼吩咐,燕王殿下儘管說來。”
宗澤說的話似乎邏輯混亂,因為在古人的世界觀裡,江山是皇帝的江山,社稷是一家一姓的社稷。而宗澤剛才的話卻充滿了民本意識——江山是百姓的江山,社稷是華夏社稷,時穿不去急吼吼救援皇帝,卻想著先切斷金人後路,讓金人從此不敢南顧此戰過後,時長卿或許會因為對皇帝陛下的“不臣”、“不恭”而遭受千古罵名,但他對得起天下百姓,對得起華夏。這個話題過於沉重,宗澤只好說的吞吞吐吐,話說出去就顯得語氣混亂。原本宗澤一直唾棄時穿,認為時長卿擁兵自重不去救援,偏偏嚷著先讓皇帝放權,那是自si自利,是謀想當權臣。但時穿決然渡河的動作,讓宗澤心氣略平——當今全國將領都在避戰,時穿敢戰且能戰而勝之,大宋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這一刻,宗澤忽然有點明代于謙的認知:皇帝被拋在門背後,又算什麼,沒了皇帝咱們再立一個新的。百姓才是社稷主體,保全了百姓,華夏就不算亡!
心氣略平之後,宗澤不免想到:各路軍馬七拼八湊的前往燕京勤王,整個一個群龍無首狀態,而朝廷為了叔力,也不會讓一個皇帝之外的人得到“挽救民圌族挽救國家”的聲望,甚至為了貶低各地勤王將領的聲謄,大臣們會在皇帝的慫恿下做盡排斥異己的工作,如此情況下,貿然前往汴梁城只會是送死。從某種意義上說,預先確立趙師俠這樣一位精神領袖,也是不錯的策略。
真實的歷史上,整個大宋只有三人勤王了,一個是宗澤,一個是張叔夜,另一位是正在南方平定方臘殘餘的姚平仲。而此刻,“鼠膽殺生”將軍姚平仲正帶領人馬急死忙活向汴梁趕路。張叔夜昨日剛剛抵達臨濮,突接到訊息說道君皇帝已至南京,張叔夜下令停軍,準備當天休整一下,馬上與道君接觸,再確定今後行止……但可惜,道君皇帝覺得南京距離金兵還是太近,第二天天亮便催促起駕,一路頭也不回直下淮南。
張叔夜聽到這訊息,長嘆一口氣,從此效仿高俅,切斷了與道君皇帝一切聯絡,並命令大軍繼續向濮陽進
這一刻,宗澤對比張叔夜與時穿,覺得這兩位都是驕傲的人,都具備堅定地意志,覺得自己正確後哪怕天下人笑罵,也要將自己主張貫徹實施。這樣兩個人碰到一起,誰會想向低頭?
張叔夜恐怕會想著自已當初提拔時穿,對時穿有栽培之恩,應當時穿讓著他才對,但時穿絕不會對自己的軍隊放手,哪帕是張叔夜也一樣鑑於這種情況了趙師俠留在南岸居中協調,時穿渡河戰鬥,似乎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張叔夜看在燕王的份上,看在時穿在戰鬥的份上,必會順理戒章認可趙師俠的統帥地位。
如此一來,勤王軍隊有了明確的首腦,朝廷恐怕無可奈何看著燕王聲譽隆圌起
想必皇宮圌內的道君父子,燕王不干涉軍隊指揮,寧願做個單純的精神領袖,這樣的領袖似乎比道君父子更能令人接受好,很好。
河岸上,京東東路大軍正在展開,瘋狂地向河對岸輸送軍需物資,不遠處,京東西路的軍旗lu出地平線——張叔夜來了,他會認可時穿向河北的攻擊嗎?他會認可燕王的存在嗎?宗澤整理一下衣冠,招呼河岸上剩餘的官員:“來,我等迎一迎京東西路鎮撫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