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5章 怎麼站不住腳捏?,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人……怎麼打不死呢?”舉石塊的大將神情不爽的放下石頭。
“是呀,怎麼就打不死呢?身上插了那麼多的箭啊。”眾大將納悶之餘,一起感慨:“真神人也。”
充當人肉沙包這活兒,徐寧在梁山的慣常角色扮演,無它,他身上有一件絕世名甲——賽唐猊。也就是波斯連環鎖子甲。
其實,波斯連環鎖子甲在大宋並不罕見,《續資治通鑑》記載廣州市舶司每年輸入的波斯連環鎖子甲就有百餘件,大宋兩百年了,輸入的這種鎖子甲大約有上萬件了,而且據記載,這玩意沒有人想象的那麼貴——市舶司在宋代中期,是按照三百貫至五百貫的價格抽稅,宋末則按照七百貫左右的價格抽稅。
三十萬到七十萬錢,大約也就相當於一輛寶馬x6的價格。而徐寧這件甲,據說是其曾祖父買下的,那是大約三十萬錢就可以買到。
細說起來,其實“唐猊甲”原不如大宋知名的“步人甲”防護能力兇悍絕倫,後者四十公斤份量,皮甲上訂滿鐵片,連一般的床弩射在上面,最多也就是把人體擊飛而已,想穿透很難。但因為“唐猊甲”輕軟,穿在身上可以隨意做出各種動作,所以,雖然唐猊甲的防護能力只有步人甲的六成,還是受到將領們的熱烈追捧。
仗著這件輕軟的唐猊甲,徐寧好不容易退出了濱海街道,隨後,花容指揮大家穿過燃燒的火焰,跳入碼頭區——至此,碼頭區之外的梁山好漢,基本上被全殲了。唯有徐寧花容帶隊的這股小部隊,得以與碼頭區梁山好漢合流。
可是這時,碼頭區的那夥好漢日子也不好受,火焰燻烤的他們站不住腳,火上添油的是:遠處的海面上出現了幾艘巨舟,這些巨舟後面是無數大大小小的船隻,他們在海上高聲吶喊,喧鬧聲響成一片……可奇怪的是,這些船隻並不靠近碼頭的泊位區,他們只是在航道外圍逡巡著,來來回回的快速遊弋。
稍後,一丈青張橫在右斜街已經收拾好了兩艘硬帆船,幾位梁山頭領匆匆趕來,他們站在船隻泊位上,望著遠處的快帆船催問張橫:“現在衝出去,可否?”
張橫沒有在船上,他站在船身與泊位相連的跳板上。聽了首領的問話,張橫並沒有回頭,他目光隨著四艘遊弋的快船轉了片刻,慢慢的搖了搖頭,回答:“太難難度太大了,對方已經把船帆全部升起來了,船帆吃滿了勁,我們現在開始張帆,船隻啟動還要一段時間,且速度剛剛提起來,就會與對方撞上……這四艘海船樣子很奇怪,轉彎太靈活,我以前不曾見過,交起手來,心中沒底。”
時穿的四艘快帆船噸位並不大,載重量也就是二百噸左右,船身長約三十米寬約七米,這種船放在現代,只是普通漁人載客的小舢板,然而目前海洲碼頭上,載重量大一點的海船已被時穿提前轉移,留在碼頭的都是些百噸小船——這時候的宋船,長寬比例大約在一比二點七四左右,這種船身體圓胖,在江中湖中穩定性較好,但方向性極差,因為身軀過於圓,轉彎既不靈活又不快捷。
這幾年,梁山好漢主要在湖泊中活動,所有的頭領都不是水軍外行,見到四艘快舟像游魚一樣靈活的在海面上劃來劃去,對方的船身又明顯比自己長大,幹舷也高出許多,過來問話的幾個頭領猶豫了一下,順著話頭說:“除非一次壓上去足夠數量的船隻,限制對方的活動範圍,而後進行圍攻……左斜巷準備好了幾條船?”
水軍頭領“立地太歲”阮通(即水滸傳中的‘短命二郎阮小五’,而‘立地太歲’在水滸傳中成了阮小二的綽號,排行第五的阮小五反而在水滸傳中綽號‘短命二郎’)回答:“我們搶到了二十艘完好的船,左斜街的航道雖然堵塞,但還是留了一條縫,我們可以一條船接一條船,緊挨著出去,小心一點也能勉強出航,只是外面,留給我們整隊的水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