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9章 誰打亂了誰的計劃?,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69章誰打亂了誰的計劃?
第369章誰打亂了誰的計劃?
這樣裝扮的軍隊本該非常符合宋人的口味——事實上,宋人對於雅緻的追求深入骨髓,他們似乎真的是一群“龍的傳人”,像傳說中的巨龍一樣,從來無法抗拒美好東西所散發的吸引力。他們喜歡一切美好與雅緻的東西,也喜歡把所有的東西做的極盡美好與雅緻。
然而,據說唐莊宗時代,曾給神策軍的明光鎧上鍍上一層金,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支身穿黃金甲的軍隊,但這支軍隊的下場卻非常悲催:一群拿著鋤頭的窮軍隊見到明晃晃的金塊在他們面前晃動,根本不用長官動員,立刻拎著鋤頭,前赴後繼的衝上去,將這支黃金甲部隊剝的精光……
鑑於這支軍隊的悲催結局,所以眾大將們看到時穿的隨從裝束完畢,他們頓時感到一陣陣脊樑骨發涼,許多大將不自覺的挪動了幾步,以便離這支漂亮軍隊更遠一點。還有大將覺得自己手中武器也過於顯眼,趕緊把刀劍插入鞘中,用布卷卷好,並四處尋摸著找一根枯樹枝代替……實在不行了,茶樹根也可以湊合——反正要儘量使自己顯得普通而寒酸。
等隊伍重新上路的時候,不用時穿催促,幾隊斥候已跑的遠遠的,他們奮力的攀上了四周山樑,並堅持在山樑上眺望行走在山谷的隊伍,絕不肯靠近半步。
這種膽寒的目光讓時穿屢次打量自家計程車兵,他覺得自己並不過分呀,板式鎧甲不都是這樣嗎?傳說中的米蘭銀鎧,為了防止鐵片生鏽,還專門在鐵片上鍍一層銀,或者把鐵片打磨的像鏡子一樣銀亮。自己這支隊伍,鎧甲上什麼也沒鍍,不過是為了符合人體模型,鑄造了一些花紋而已,但因為是第一次使用的新貨,所以顯得嶄新了一點……不過分呀。
正琢磨著,山坡上,一名大將吹起了響亮的口哨,緊接著那位吹口哨的大將,取出了弓箭,衝著不知名的方向開始射擊,而他的同伴則取下了弩弓進行掩護,四人且戰且退,似乎遇到了勁敵。
時穿四處打量了一下,一指對面山坡,命令孩子們搶佔有利地形,他自己則停在原地,詢問身邊的大將:“坡那一面有什麼?”
雷火兵立刻動了起來,幾名印度僕人則趕著馬車往山坡上走,意圖躲避戰鬥——這個時代的白虎山開發並不完善,兩山的坡上長著不少雜草與小樹,馬車行進的很艱難,幾個雷火兵見狀,跳過去連拉帶拽,推搡著馬車向山上走,時穿不得不讓馬挪動幾步,以便騰出道路。
此時,對面山樑上的大將已撤下山頂。為首的斥候隊長領著大夥兒迂迴前進著,他們繞過山坡上的雜樹與小坑,直直向這裡奔來。剛才被時穿詢問到的大將見斥候隊已經撤下了,他輕輕鬆了口氣,用馬鞭指著對面山樑說:“我早年曾在山中捕盜,記得坡那面有一個小村,村子並不大,三五十戶人家,莊主李姓,所以那處村落被稱作李家坳。”
話音剛落,對面山坡上露出一個腦門,緊接著,一個壯漢帶著兩三位隨從催馬走上坡頂,那人臉色薑黃,但眼睛很大,眼神很犀利。
他穿著一身皮甲,沒有戴頭盔,左手拿著鍋蓋大小的一個小圓盾,右手拎著一根鐵鞭。小圓盾上還扎著幾支嶄新的箭桿。此人的隨從拎著幾張弓,可是弓上並沒有搭箭,看樣子,這夥人僅僅做出了一個準備攻擊的姿態,就讓坡頂上的斥候邊射箭邊撤退了。
時穿輕輕搖搖頭:“居然是病尉遲孫立,果然兇名卓著,僅僅帶兩三個隨從,就讓咱們四名大將退下了山樑——人家還沒做出反擊呢。”
旁邊的大將輕聲搭話:“據說梁山泊十二指揮使裡面,青面獸楊志的武藝排第一,玉麒麟李進義排第二,這位孫立排名第三。”
這位大將想說明的是:病尉遲孫立在梁山泊是數得著的人物,這樣的人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