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0章 我的綽號居然很響亮,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的豹子頭顯得活靈活現。
聽到時穿的問話,背插“林”字認軍旗的將領插手回答:“時教頭說的是轟天雷凌飛、神火將凌鵬吧,咱們在青州撞見過神火將,他手中的掌心雷確實出色。”
時穿用一雙看透時空看透因果的眼睛,瞄了一下林姓將領,笑著問:“說話者可是‘豹子頭林沖’?林指揮使,我那徒弟讓你們吃了點虧吧?。”
林沖在馬上微微點頭,承認了自己的身份,同時微笑著說:“也不算吃虧,哈哈,他依仗掌心雷與我們作對,雖然傷了我們幾個兄弟,但也被我們依仗馬快,又搬回了本,如今他不來惹我們,不出頭干涉我等縱橫,所以從結果來說,我們倒不曾吃虧。”
時穿仰天大笑:“林指揮使,別往臉上貼金了,我那大徒弟已經接受張叔夜張大尹的催請,願意從軍參加剿匪了,你們大概聽到這訊息,才從駱馬湖裡走出來的吧?。”
林沖似乎是個老實人,說謊被揭穿,卻沒有擺出“至於你信不信,由你”的嘴臉,他默默一笑,低頭不語。
時穿笑眯眯的掃了一眼林沖旁邊的將領,那位將領似乎性喜奢華,連背上的認軍旗都繡著金線,白綢底上、金線繡著一個隸書“徐”字,時穿掃了一眼,開口問:“來的是金槍手徐寧吧?。”
梁山水寇的主要班底,或者說他們的基本戰鬥力來自十二指揮使,眼前這四位恰好都是當初那十二指揮——按宋代軍制,一個指揮使揮下有五個都到十個都的兵力,而一個“都”理論上有一百人編制。這也就是說,一位指揮使相當於一位小營長或者團長,最多能指揮一千五十名士兵。
當初,押運花石綱的時候,之所以出動了十二位指揮使,乃是因為每一艘綱船上都需要分配一名監督的軍官。十二艘船剛好需要十二名指揮使,他們就是監督十二艘押運船的基層軍官。而他們的叛亂,給流竄作案的匪徒帶去了最基礎的軍事知識,而有了完善軍官團的梁山水寇,自然就難以戰勝,以至於圍剿的官軍很頭疼。
這個頭疼表現在,連圍剿的軍官在屢經失敗後未免與被上司追究責任,不得不轉而投降了梁山水寇——遠處第三波救援者就是一對投降官兵,根據他們的認軍旗判斷,這次的來者,是曾經的登州團練使鐵鞭呼延綽、原登州水軍指揮使、一丈青張橫。
這個張橫很有意思,大多數《地方誌》中對他的姓氏老是弄混,有時候把他稱之為李橫,有時候把他稱之為張橫,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張橫這廝原來是縱橫登州海域的海賊,做強盜的時候不敢用原來的姓氏,所以曾化名李橫。後來這位海賊被官府招降,做了登州巡海水軍一名指揮使——小團長。
呼延綽受命征討梁山水寇,可能覺得當地水網縱橫,不能沒有一個懂得操船使帆的人,所以從登州巡海水軍裡調遣了一丈青張橫——“一丈青”這個綽號來自一種毒蛇的諢名,張橫得到這個綽號,一方面講的是這廝學習三國的錦帆賊甘寧,喜歡用長而闊的青布做自己的船帆,故此被人稱之為“一丈青(帆)”。此外,這個綽號從另一方面說明此人心狠手辣,被他盯上的人宛如被毒蛇盯上一般,從沒好下場。
當然,這一隊搭檔征討運氣不佳,據海捕文書上記述,他們連續戰敗了兩次,第三次戰敗後,由於擔心官府追究責任,乾脆投奔了梁山水寇,而當時,梁山的十二指揮使也有幾位來自登州,原本與呼延綽彼此相識——這就不怪官府懷疑他屢次戰敗,是有意放水。
大宋曾有百萬軍隊,指揮使在皇宋並不是高階軍官,雖然品級可能比時穿高,但大宋以文御武,軍官在讀書人面前那是抬不起頭來的。而團練使的品級則極不好說,它有可能是五品(當這一職位由致仕閒官擔任時),也可能是九品(當這一職位是由貶官擔任時)。所以,來的這些人當中,應該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