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章 把所有丟失的東西,都找回來,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74章把所有丟失的東西,都找回來
第274章把所有丟失的東西,都找回來
古人是怎麼打鐵的,時穿從現代電影中看過許多——一路炭火,將鐵料燒得通紅,鐵匠師傅拿出燒紅的鐵料,快速的用鐵錘捶打,等鐵料冷卻了,再放進爐火中燒紅,如此迴圈往復。
中國古代的冶鐵技術,在唐代達到了巔峰,那時候出現了冷鍛技術,可以在鐵料不被燒紅的情況下鍛打。伴隨這一冷鍛技術,唐代出現了早期的板式鎧甲——明光鎧。然而,隨著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到來,冷鍛技術在中原失傳,而在日本保留至現代,日本把冷鍛鋼稱之為:玉鋼。
日本用玉鋼打造的刀劍,在現代被歸為“世界四大名刀”之一。但從日本保留到現代的宋時期倭刀看,其實當時的日本刀劍依舊在模仿唐橫刀,刀身並不彎曲,是一種直劍。相反,從日本蒐集的宋人朴刀看,朴刀彎曲的刀身更像現代武士刀。
自唐以後,宋代創造性的發現了新能源——煤炭。因此,宋代的鐵產量一度達到整個世界產量的百分之八九十,但宋代對於冶鐵技術並沒有大的創新,依舊採用了燒熱鍛打的手法。而自宋以後,冶鐵技術只有倒退,並沒有進步——宋代的剪刀樣式九百年不曾有一湯勺變化,正說明自宋以後民族創造力逐漸萎縮。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崖山以後已無中華。
通常,鐵料加熱、燒紅是一個很耗時間的過程,而每次燒紅之後,鐵錘敲不幾下又得重新加熱,按照這樣的工序,一個熟練的鐵匠想把一塊鐵胚敲打成剪刀,大約一天能生產一把剪刀,已經很不錯了——按照張小泉剪刀的模樣,光是把剪刀手環部分敲打出來,大約也要花一天時間。
時穿在給段氏鐵匠鋪設計工序時,特意把最耗費時間的手環部分除去,讓段氏先將剪刀的兩節剪齒打造出來,然後卯上一個木製的手環以降低成本,縮短製作時間。說實話,時穿設計的手環花樣多變,簡潔實用,符合宋人一貫喜歡精美、精緻的追求。然而,卻蕩不住仿冒物品的粗製濫造。
論說段氏鐵匠鋪採用時穿的新工藝之後,鋼材成本已經大大下降,幾乎跟鐵料價格差不多,但會就壞在這一點上——古時候,好鋼材那是價比黃金的。而剪刀只是一種工具,普通鋼材也能滿足製作剪刀的需求,段氏鐵匠鋪用上好的鋼材打造出來的剪刀,質量那是沒的說,但……
但這種剪刀所採用的鋼材,雖然本身成本低廉,可是出手價很高,總不成你辛辛苦苦打造一把剪刀,賣的價格跟鐵料價格差不多吧?那樣的話,還不如當初直接賣鐵料還省事。
所以段氏鐵匠鋪製造的剪刀,大約也只能當做姑娘陪嫁的奢侈品——這剪刀絕對是一輩子用不壞,剪鐵剪銅的,隨便你怎麼使,都可以將其完整傳給兒孫,唯一遺憾的是,這價格,也有點讓人心驚肉跳。
當然,這價格也是市場的自然選擇。
好在大宋是一個享樂時代,這年頭追求品質生活的人不少,他們手頭也有錢追求享受——整個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財富在大宋,他們有這個資格享受高品質生活。
而在大宋——不,從全球範圍來說,那個地方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最多,當然是“世界第一城市”:東京汴梁。
段小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後,時穿也笑了,他特意點醒:“東京汴梁城啊——你知道汴梁城一年的流動人口有多少?至少二十萬。這年頭有資格長途旅行的,除了類似嘌唱女娘那樣的自助旅行者,大多數是一些中產階級,官員、富家子弟。他們的購買力絕對旺盛。
不算東京城的常住人口,光是這二十萬流動人口,如果他們當中每十個人有一個買你家剪刀,你每年的產量至少需要二萬——這是最低數,因為你還要應付海州的店鋪,所以,我們往少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