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3章 遷都,楚漢爭鼎,寂寞劍客,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項莊想要遷都的念頭正變得越來越強烈。

項莊之所以決定要遷都,並不是因為種陵的格局太小,事實上,種陵背山依山、龍蟠虎鋸,作為國都那是綽綽有餘,而且稀陵還是一座新築之城,發展潛力巨大,周邊擁有大量的土地可供擴充,既便再增加五十萬人口也能承受得了。

但是種陵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過於偏安東南一隅。

如果楚國仍只有江東四郡,那自然是沒什麼問題,但是隨著九江郡、荊襄四郡、巴蜀二郡以及梁地五郡先後納入楚國,尤其是漢國再將三川郡割讓給楚國之後,種陵作為楚國國都的劣勢就變得越來越明顯了。

最大的劣勢就是距離中原太遠,如果中原有個突然變故,譬如漢軍出兵函谷,或者齊王稱帝之類的,由於相隔太遠,楚國的反應難免就會慢上半拍,等楚軍從稀陵過去,沒準黃花菜都已經涼了,很容易錯失機會。

華夏曆史上鼎鼎大名的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將大明帝國的國都從南京遷往北京?難道他就不留戀南京的繁華和煙雲麼?難道他就很偏愛北京的風沙麼?當然不是,朱棣大帝之所以決定遷都,就是因為南京距離九邊太遠,當北元寇邊時朝廷無法及時做出反應。

項莊不敢以明成祖自比,卻也知道將楚國國都從稀陵遷往中原的必要性,這可以說是大勢所趨,絕非人力可以逆轉。

而且,將國都從種陵遷往中原還有個莫大的好處那就是能夠極大地帶動中原地區尤其是梁地五群的發展,自秦末亂起,梁地五郡久經戰火,再加上樑王彭越、齊王韓信都不善於治理國家,導致整個梁地人口銳減、百業調蔽

秦始皇時期,梁地五郡的人口曾接近千萬,幾乎佔到秦帝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現在梁地五郡的人口甚至已經不足五十萬,曾經村鎮林立、雞犬相聞的中原大地,現在卻是一派“路有白骨,千里無雞鳴”的末世景象

梁地破敗到了如此程度僅僅依靠朝廷的鼓勵和引導,根本無法促成江東、巴蜀等人口密集區向梁地移民,因為江東、巴蜀的人口雖然稠密,卻也沒有稠密到容納不下的程度,兩地百姓寧願開山墾荒,也不願意冒著風險去充填中原。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那些富豪大戶就更不用指望了,他們寧可花大價錢在江東、巴蜀置辦大片大片新墾的劣田,也不願意花小錢去中原置地,關鍵那裡沒什麼人啊,沒人就請不到佃農,沒佃農再好的土地也得閒「啟航飛雅」著,那不糟蹋錢麼?

如果不採取非常手段,梁地很可能需要五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可能恢復過來。

但是如果將國都遷往中原,那情形立刻就不一樣了,國都一旦遷到了中原,整個國家機器也就遷了過去這就意味著衙署、太倉、太學等機冇構都將遷往中原,更意味著數量龐大的禁軍將士、勳戚貴胄都將舉家遷往中原。

現在的楚國最富有的階層是誰?不是太學出來計程車子,不是經營工坊的坊主甚至也不是經商的商人,而是戰功卓著的禁軍將士,還有勳戚貴胄,別的不說,當年項莊獎勵戰功加撫卹明顯,因為大梁城已經完全崩壞,如果遷都大梁,就相當於要重築一座王城,還要修繕王宮以及各類衙署,工程量太過浩大,而且耗費時日。

洛陽的優勢是城池完整、屋舍完好,王宮及各類衙署均能因陋就簡,也就是說,洛陽很快就能遷過去,不像大梁城,沒有個三五年的修繕別想成行,而且從軍事防禦角度來看,洛陽左扼函谷,右據虎牢,又兼有河水天險,要比大梁安全得多。

但是說起對梁地的帶動效應,洛陽比大梁就要打個折扣了。

項莊正難以取捨時,侍者進來稟報:“大王,太尉、令尹、軍師還有上大夫到了。”

作為一個穿越眾,項莊絕對長「啟航飛雅」不上一個勤政的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小兵做到諸侯

甜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