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章 天子閱兵平樂觀,三國:興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辯和潘隱的聊天,自然不是無的放矢。

“你的忠心,我自然知道,但是天下間的任何人,都不能和天下作對。

即便如我,也要在規則之中。”

劉辯覺得雙腿有些酸楚,便斜臥在軟榻上,目光清澈,好像穿透了歷史的深邃。

“大漢到了今天,看似是名門望族掌握天下。

但實際上,他們是由無數的豪強大族堆積組成。

所以,他們必定要代表豪強大族的利益。

他們不斷的繁衍壯大,侵佔土地,使得我大漢,已經無力供養龐大的官員俸祿和軍費開支。

這也是幽州、幷州、涼州等地形勢糜爛。

使得靈帝不得不放權給州牧,或者丟棄國土的原因。

關東饑荒,百姓多賣妻鬻子,法不能禁。

豪強大族則是蠢蠢欲動,坐視動亂,如此才能夠為地方謀取更多的權利。

涼州、幷州之間的羌胡之亂,如懸在頭上的利劍,隨時兵臨三輔。

現在董卓雖死,袁隗卻是百足之蟲,就算被殺,也不過謀的一時太平而已。

這天下官宦,都是被世家大族壟斷。

我若要中興大漢,何其難也啊。”

說到這裡,劉辯想起前身的悲歌,不由得拍著大腿輕聲唱道:

“天道不易兮我亦何艱。守萬乘兮滿目瘡。

逆臣雖平兮漢仍難延。有誰助兮平四川。”

一聲唱罷,劉辯面色如常,潘隱卻是淚流滿面。

在潘隱看來,這是天子在向他吐露心聲,什麼人才值得天子如此做?

那必定是腹心中的腹心啊。

天子視我如腹心,我視天子為君父。

剎那間,潘隱對於劉辯的處境感同身受。

“臣必為聖上效死,縱與天下豪強為敵,粉身碎骨亦不退縮!”

聞聲,知道醞釀的差不多了,劉辯正身坐好,開口道:“我欲興建一支暗衛,由宦者掌管,與司隸校尉部互為表裡,並監督司隸校尉部。”

若是有後世人在此,定會驚訝的大叫:“天子欲興建內廠!”

劉辯眼睛眯起,他正是要啟用內廠。

在他看來,司隸校尉部和錦衣衛比較重合,但不同的是司隸校尉部,多有士人擔任。

士人擔任,便有私心,即便是如同陽球那樣的酷吏,亦同樣夾帶私貨。

而劉辯需要的,則是一把只聽從自己的利劍。

在他看來,東漢末年的情形,其實和明末很是相似。

內部動亂不斷,接連不斷的黃巾起義,恰似明末的流民,只不過沒有形成李自成那樣的規模。

而韓遂、馬騰所率領的叛軍,正如後金大清,時時威脅首府。

從地理位置上,也是如此。

當然,韓遂和馬騰沒有後金皇太極的雄才大略......

而朝堂上的名門望族,和明末的東林黨等文官集團,也是頗為相似。

董卓及各地蠢蠢欲動的軍頭,和大明的左良玉等人又有什麼本質區別。

各地豪強大族,也和明末的鄉紳地主相似。

各地的諸侯王,權力比明末還大些。

司隸校尉,和錦衣衛相似......

潘隱很快的捕捉到了其中的資訊,建議道:“聖上,雖然實為暗衛,但名不可為暗衛,昔日武帝時,曾興繡衣使者。

身穿繡衣,手持節杖和虎符,四處巡視督察,發現不法問題可代聖上行事。”

劉辯眉梢一挑,心中微動,但是隨即擺手道:“只監察上奏即可,具體執行,還是暫時交給司隸校尉。”

漢武帝行繡衣使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