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文王重生袁次陽,三國:興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遠處緩緩靠近的井闌車。
劉辯環顧左右:“諸位,只能殊死一搏了!”
武庫,劉辯曾經帶人攻進去過。
裡面不僅有井闌,還有床弩和投石車等大殺器,以及衝車等進攻城牆的器械。
史路沒能燒燬武庫,也就預示著這一刻的到來。
相對來說,盧植反而更加冷靜,他勸慰道:“陛下不用擔心,我們居於樓閣之中,居高臨下。
對方井闌前來,不過是戰局相當罷了。”
牽招奮然道:“陛下勿憂,待井闌和床弩近前,某帶人衝殺出去,將之焚燬!”
言罷,回身喝道:“來人,背雙層厚甲!”
之所以如此,史路和他乃是同門。
瀕死的氣息開始瀰漫開來。
就連畢嵐也開始穿戴甲冑。
一時之間,無人說話,到處都是唰唰的備戰聲。
似乎是為了打破這種壓抑的氣息,劉辯開口問道:“袁隗,怎麼暗中培養了這麼大的勢力?”
“人臣的頂點,乃是三公。
但對於袁家來說,三公只是掌舵人的開始。
熙平元年,袁隗(172年)就當了三公之一的司徒,比袁家當時的族長袁逢還要早。”
畢嵐幽幽開口。
“司徒,雖然主要就是管理人事、戶籍、稅收等。
實權其實勝過主管軍事的太尉。
而且和其他人當個一年半載不同,袁隗這一坐,足足五年(176年)才卸職。
卸職後擔任太常,是九卿之首。
職責主要是管理文化教育,祭祀。
太學生和博士也是袁隗管理。
這期間有多少太學生和博士投到袁隗門下,不可計數。”
“這還沒完,袁隗在光和五年,(182年)再次當了司徒。
這一次,到中平三年(186年)才卸職。
也就是說,在這十五年內,袁隗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竟已霸佔司徒十年,太常五年。
可以說是真正的大漢常青樹,期間提拔了多少門生,培養了多少故吏,不可計數。”
劉辯:“......”
別人當官,還知道辦事,他當官,只顧的塞人。
因為歷史的記載中,他幾乎沒有任何的政績。
想來,上面天子安排事情從來不反對,同僚說事,我都好好好。
怪不得被人罵作尸位素餐......
“司徒卸職後,袁隗也沒有歇著,而是幹了後將軍......”
孝靈皇帝坐視手下出現這樣一個奇葩,也是眼睛有點瞎。
更何況,怎麼能讓士族掌控兵權呢?
魏武帝曹操堅決不讓士族掌權,或許就源自於此處的教訓吧。
可惜的是,曹丕曹睿,後來讓士族司馬懿掌了權。
士族的問題是,有錢有糧有礦產有資源和勢力......這種人再有兵權,不亂才怪。
......
公元186年,袁隗的觸角,開始從明面上進入軍隊。
期間安插的自己人,同樣
189年大將軍何進之所以能輕易的殺死賽碩,也正是源於和袁隗的結盟。
劉辯即位後,朝廷立即封袁隗為太傅,他與何進同錄尚書事。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袁隗的想法開始改變。
袁家編織了這麼大的門生故吏網,為什麼要還要如履薄冰,為什麼只能多頭下注?
為什麼不能自己上棋局,做棋手。
大將軍何進與其他的大將軍不同,他出自屠夫之家,沒有世家的底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