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章 桓階忠義天子教,三國:興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向。
如果真的是無間道的話,自然可以利用一番。
“遵旨。”
裴茂領命,出了內閣。
不多時,高誘等六曹尚書魚貫而入,隨行的還有面色如常的桓階。
此刻盧植和崔烈等重臣還沒有到,劉辯的目光也就落到了桓階身上,道:“桓尚書,荊州的事情知道了嗎?”
桓階一怔,只覺得渾身冰冷,好似墮入冰窟中。
他急忙小跑兩步上前,然後稽首拜倒:“臣知。”
“伯序。”
劉辯並沒有喊職務,而是喚起對方的字,以示親近。
後世領導就經常溫和的喊劉辯的名字(去掉姓),那種認同感和親切感,一度讓劉辯產生領導喜歡他的錯覺。
“你的舉主孫堅,以府君之尊,殺死荊州刺史王叡,已經是公然的叛亂。
作為臣子,須要和他做好切割才是。”
這話雖然有些長者諄諄教導的感覺,但聽在桓階的耳朵中,卻似泰山壓頂,讓他喘不過氣。
桓階的額頭貼在地上,道:“臣必全力誅殺之,只求陛下,允許臣在孫堅死後為故主收屍送葬。”
這話一說,眾人看向桓階的眼神都是一整。
欽佩、認可,等各種神色不一而足。
劉辯把這些人的神色收入眼中,不動聲色道:“可,伯序真義士也。”
不管劉辯認可不認可,不管劉辯覺得很多人在作秀,但東漢年間的舉孝廉制度,還是有規矩可遵守的。
那就是品德。
只要你品德高雅的名氣能炒作起來,那官員就必須要用你。
因為他不用你,就會影響他的名氣。
他沒了名氣,仕途就會受到影響。
九品中正制,才是世家大族肆意妄為,進而產生門閥世族這種怪胎的制度。
因為九品中正制,夾帶了陳群太多的私貨。
看似是察舉制的發展,把官員的任命權收歸中央,有利於中央集權,打擊地方。
但是,中正身份的要求,註定會發展成為贏者通吃的格局。
根據選拔的兩個硬性要求,家世和行狀(品行)去確定一人的品級,最終行狀必然名存實亡。
如此不但封死了普通人的向上晉升之路,甚至封死了寒門豪強的向上晉升之路。
從此,當官不再有任何規矩可言。
如果說規矩,那就是投胎。
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偌大的帝國,除了皇親國戚,其他人必須依附幾大世家。
權力的極限自然導致世家大族沒有止境的腐朽。
這才是三國之後的晉朝再無英雄氣的原因。
(老子生來就牛逼,拼什麼拼?
老子怎麼拼都上不去,拼什麼拼?)
但在東漢年間,寒門還是有很大機會向上的,只要你夠拼。
拼什麼?
品德。
也就是忠義孝廉。
......
桓階被孫堅舉為孝廉,孫堅就是他的舉主。
那桓階必須要對孫堅好,否則就是不義。
但桓階現在是天子的尚書郎,拿著國家的俸祿,他必須要聽天子的,這就叫忠。
不禁自古忠孝難兩全,忠義也難兩全。
桓階的回答,是選擇了忠。
但又兼顧了義。
因為忠,我會努力的殺死孫堅。
因為義,我會收斂孫堅的屍體,幫他安葬。
這種做法,肯定是上位者不喜歡的,因為義影響了忠。
畢竟,如果一個傢伙腦子一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