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黃琬入京升侍中,三國:興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猛,字叔威。
人如其名,是個猛人。
張猛是漢末涼州三明之一,張奐的兒子。
而且和只知道寫字的兩位兄長張芝和張昶不同,這傢伙文武雙全,脾氣暴烈。
在擔任武威太守的時候,殺了頂頭上司雍州刺史邯鄲商。
後來被韓遂攻打,自焚而死。
......
眾官離去後,劉辯問道:“盧公有何策,可得袁隗的頭顱?”
盧植道:“尚書僕射進策,言袁隗身邊多羽林和虎賁,其走的太急,這些人的家眷並沒有帶走。
前羽林和虎賁因為一時恩典和義氣跟隨袁隗做大事,但時間一長,內心必然思念親人。
可以以家眷為藉口,放言要殺死所有家眷,若是誰能送上袁隗的頭顱,則可以赦免其罪。
如此,袁隗必死,袁隗死則天下安。”
崔烈也補充道:“朝堂共議,一旦袁隗身死。
朝廷遣重臣名士前往四方安撫各地州郡太守。
對於袁賊矯詔所任命的官職,予以官方確認。
如此一來,他們必然感恩戴德,不會再生反心!”
劉辯想了想後,道:“這些地方豪族勢力已成,如此良機,斷然不會輕易歸順。
而各地州郡長官被他們挾裹,縱然袁隗被殺,他們也會尋出新的由頭。
若是袁隗身死,其門生故吏定然尋機報復。
此刻派朝廷重臣前往州郡,無異於送羊入虎口。
我擔心州郡在有些人的攛掇下,必會殺朝廷重臣以為投名狀。”
盧植和崔烈相互看了一眼,斷然道:“陛下此舉,實在是杞人憂天。
袁隗反叛,罪名屬實。
若是被殺,等若張純張舉般,餘眾四散。
其門生故吏便是有義,也會思慮家族.
現在有機會重歸大漢,感恩戴德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會殺朝廷重臣呢?”
劉辯自然知曉兩人說的,也有可能性。
而他的估計,也都是最壞的打算。
但賭約麼,橫豎都無所謂。
若是盧植崔烈能安定四海,他就把朝政交給兩人又如何?
若是兩人安定不了,按照他們之間的賭約,兩人就要帶領朝臣,一切以劉辯為主。
說實話,劉辯甚至希望各地傳檄而定,那麼他們就可以展開拳腳去改革。
“此事朝廷盡力操作即可。
盧公,崔公,我雖然秉持之前的觀念,但期待你們的好訊息。”
劉辯肯定道,隨後話鋒一轉,“幽州那邊,還有訊息?”
崔烈回稟:“幽州那邊還沒有訊息傳來。
上次劉幽州的奏報,是遼西俱已安定。
正在勸導百姓種田,並打算在上谷與鮮卑互市,發展漁陽的鹽鐵業。”
“劉幽州真乃忠貞良才。”劉辯點點頭,“奏報之中只談遼西,漁陽等,還有說遼東四郡?”
“遼東四郡極為偏遠,而遼西的烏桓人初附,州兵不宜於遠征,因而政令不通。”
崔烈之前負責太尉府的事宜,所以邊疆之事還算熟悉。
劉辯眉頭微皺,接著問道:“遼東四郡,如今是何狀況?”
“豪強並起,黎庶苦不堪言。”
“既然如此,何不任命新的太守?”
盧植道:“道路偏遠,政令難通,烏桓人新附,鮮卑人橫行。
此刻任命太守,無異於如趙邠卿為敦煌太守。”
劉辯想了想道:“既然豪族並起,為何不任命當地豪族為太守?
如此可暫時安定一方,不至於外族入侵,政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