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曹寅抉擇孫堅起,三國:興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荊州,武陵郡,臨沅城。

太守府邸,武陵太守曹寅的案前放著幾封信。

有來自太傅袁隗的信,號召天下群雄清君側,誅殺宦官,規勸暴君。

有來自族人曹操的書信,算是詳細的說明了雒陽的情況。

有來自荊州刺史王叡的公文,要他整兵入江陵,準備隨他討伐叛逆袁隗。

“如何抉擇啊!”

武陵太守曹寅臉色陰沉,不停的踱來踱去。

這時,大殿中的刺史使者冷冷開口道:“曹太守,你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只要聽從荊州使君的話,那就一定不會錯。

至於雒陽中樞,遠在天邊,按法制,我們本來就應聽從王使君之令。”

曹寅一怔,臉色逐漸難看起來,他憤怒道:“朝廷雖然廢史立牧,但用的都是朝廷重臣。

而且也不是每個州都用州牧,荊州用的就是刺史。

我好歹也是銀印青綬的兩千石大員,至於王刺史,不過是銅印黑綬的六百石。

王使君做事為公,我倒也可以聽從他的號令。

但現在,可是朝廷大事,豈能輕率為之!”

聞聽曹寅說王叡是六百石的銅印黑綬,使者的臉色也難看起來。

“曹府君,在下話也不多說。

使君有言,現在是國家社稷的大事。

有敢不遵從號令者,休怪他以國法處之”

冷喝一聲之後,那使者站直了身子拱手行禮,隨後轉身離去。

看著大步離去的使者背影,一旁的主簿臉色陰沉,道:“府君,此子不過一個三百石的使者,居然敢蔑視兩千石,待我將之斬殺!”

“不可。”

曹寅的臉色陰沉如水,“王叡頗知兵事,又不吝嗇財物,麾下士卒更是不乏悍勇之士。

我武陵之地偏僻貧困,根本無力對抗,整兵吧!”

“謹唯!”

刺史雖然是六百石,卻可以監管太守,只要找到由頭,甚至可以直接罷免兩千石。

刺史的權柄極重,屬於位卑權重。

最近數年,郡縣各地叛亂四起,刺史的權柄進一步的增加。

但畢竟是六百石的小官,對太守只有監察權,而無統轄權。

如曹寅這般陽奉陰違,刺史只有撕破臉一個手段。

所以,劉焉提出廢史立牧,雖然有很大的隱患,但孝靈皇帝劉宏還是同意了。

當然了,劉宏也不是沒有相應的約束手段。

用的都是名聲極好的朝廷重臣,這種人割據一方的機率小一些,而且還有質子的手段。

如劉焉,三個兒子和家眷都留在雒陽,劉虞的家眷同樣留在雒陽。

王叡不是朝廷重臣,所以雖然數次立下大功,但依然是荊州刺史。

下一步,大機率是升到一方做一個兩千石的太守。

這樣的話,才是真正的一方大員,對一郡之地擁有行政權、軍權、司法權。

其實,這也是曹寅和王叡之間矛盾的起處。

同樣也是孫堅和王叡之間矛盾的起處。

你只是有監察權而已。

我們給你面子,聽你的指揮。

但你指揮幾次,就真把我們當下屬,那就是蹬鼻子上臉了。

......

安排好下屬之後,曹寅依舊坐立難安。

“若是太平時節還好,王叡縱然再討厭我,也不敢肆意妄為。

但如今天下大亂,中樞動盪不安,連強勢的宦官、大將軍、車騎將軍,以及前將軍都全部被殺。

太傅更是被逼的逃到南陽,時局已然不穩,漢室傾塌在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