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名垂青史蔡邕記,三國:興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啟稟陛下,涿縣烏桓人與漢人雜居,彼此衝突不斷。

彼等烏桓人,殺人越貨後,往往隱於部落。

而郡縣長官為顧大義,往往不加追責。

長此以往,烏桓人愈發放縱,且有賊寇橫行鄉野,鮮卑人更是時有寇略。

邊疆糜爛,人民生活多艱,只能結寨自保,是故臣才聚鄉中少年,保境安民。

後來太平道和張純叛亂,我自多地奔走,路多賊寇,所以帶著他們幾個伴當隨從。

路上艱難,是以食則同席,寢則同榻,彼此感情,有若兄弟。”

劉備說著說著,似是想起一些傷心往事,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關羽和張飛,亦在旁邊垂淚不止。

這時,司隸校尉牽招忽然出列,跪地道:“臣昧死進言,玄德所言實是。

烏桓人以部落為聚,來去如風,漢民若不自保,有若豬羊。”

聞言,劉備有些訝異,畢竟方才他都以為牽招為了官職,已經拋棄了他們的友誼。

關羽和張飛更是恨不得宰了牽招。

卻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對方果斷的站了出來。

一時之間,整個殿中一片寂靜,眾人都在等著劉辯的判斷。

潘隱輕聲道:“幽州之地,自劉諱虞公擔任牧守以來,此事已頗為鮮見。”

劉辯擺了擺手,親自走到劉備跟前,扶起對方道:“我為天子,統領社稷,卻不能安定邊疆,實是罪孽深重。”

“陛下,陛下!”

劉備大驚失色,“君父此言,我等殊死啊!”

“君父此言,我等殊死啊!”

殿中其他人,也紛紛跪下。

劉辯嘆了口氣道:“異族肆意屠戮,邊疆子民受苦深重,我等居於中樞,更應夙興夜寐,國事為重。

袁氏賊寇,世受漢恩,不思回報,卻覬覦大寶,致使朝中混亂。

當此節時,還望諸公努力,平定背主大賊,如此,我們才能掃除鮮卑烏桓,安定邊疆,不使子民忘卻漢義啊!”

聞言,劉備帶頭哭泣道:“願隨聖上,肝腦塗地以平定袁賊,掃除邊患,安定天下!”

“天下之事,在我,也在諸位忠臣,願我等君臣同心!”

劉辯心潮澎湃。

收攏臣子,作為皇帝的優勢太大了。

別人還要絞盡腦汁的立牌坊,怎麼立,立什麼名頭。

但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牌坊......就看掌舵者怎麼用了。

收攏了劉備,劉辯自然也不會忘了牽招,他鄭重的說道:“子經今日所言,朕心甚慰。

我有一句話要送給子經,也送給諸位,還望諸位與我一起共勉。”

這話一說,眾人紛紛洗耳恭聽。

尤其蔡邕,更是捲起袖子,準備下筆。

劉辯擲地有聲:“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眾人口中喃喃,只覺醍醐灌頂,天子說的太有道理了。

尤其關羽,他文化程度目前不是很高,暗道:“大丈夫,要言出必行,說話算話,做了錯事就要承擔!”

於是主動道:“罪人曾殺豪族僕從,願從法!”

眾人一時愕然,大家都在想著怎麼報效國家呢,你怎麼又回到原點了。

劉備心中一陣無語,但還是站了出來,道:“陛下,我私放家臣......我等須守法,所謂法之必行。”

他沒敢說合徒眾,那個太狠,有叛逆的嫌疑,可能會被族誅。

牽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