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巨弩隊,從小宮女到大將軍,唐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話間已經到了深夜,魏卓卿對二位大人說:“二位大人該歇息了。”
顏真卿說:“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敵人派重兵守住出山的關口,他攻不進來,得不到糧食;也讓你們送不出去一粒糧食,你怎麼辦?”
“回大人的話,”魏卓卿想了想說道,“這個問題在下還沒有想過,等在下好好想想再稟報大人。”
這是顏真卿給魏卓卿出的一道難題。魏卓卿一直都在想守好糧庫的事,沒有想過往外輸送糧食的事。
“嗯,你好好想想吧,我們去歇息。”顏真卿說完,同顏杲卿一起去休息了。
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突厥人中的佼佼者。這兩位大字不識一個的粗人,竟然能在李唐王朝的科舉制度下做了封疆大吏,並得到玄宗皇帝的賞識,有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他們這樣的突厥人能取得現在的身份和地位,不都是靠行賄和拍馬屁,他們也都是打過不少勝仗,為百姓和天子做過不少好事的。
可以說,他們執行能力非常強。當然,他們的骨子裡更多的是野心。而野心是靠實力來支撐的。一旦實力積攢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就會為了實現這些野心去冒險。
不少史書把安祿山反叛朝廷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結為楊國忠的步步緊逼是不客觀的。在中國歷史上,朝堂內外的明爭暗鬥十分慘烈,將相不和是司空見慣的事。
有多少大臣因此而反叛朝廷?
而安祿山兼任三大重鎮的節度使後,其實力已經可以同朝廷抗衡了。不僅如此,他還不斷地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經過他提拔的縣令、太守、節度使等官員高達幾十人,不少人後來都成了他的鐵桿幫兇。在他反叛之前能控制的軍事實力已高達50多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能征善戰的蕃人。
而朝廷的正規軍大部分都駐守在邊防線上,地方部隊實力很弱,形成不了抵禦規模戰爭的戰鬥力,不是安祿山虎狼之師的對手。
鳥兒的羽翼長滿之後要高飛,虎狼的牙齒鋒利之後要吃人,安祿山感覺實力可以成事的時候,把長子安慶緒、鐵哥們史思明叫到內室商議如何反叛朝廷的大事。
“我已查明,皇上現在可以調動的軍隊沒有多少,而且這麼多年大唐一直沒有多大的戰事,那些老爺兵沒有什麼戰鬥力。”
“父親說得很對,我對唐軍很瞭解,他們除了欺壓百姓外,打不了仗。”安慶緒附和安祿山說道。
“我馬上向全體將士釋出一個告示,只要他們跟著我拿下李唐江山,所有的將士都是開國功臣,瓜分大唐江山人人有份。保證他們下半輩子榮華富貴,吃穿不愁。”
“對!”史思明興奮地說,“這樣將士們就會拼死作戰,李唐軍隊不堪一擊!哈哈!”
史思明竭力鼓動安祿山牽頭反叛大唐朝廷。他認為大唐朝廷已經被楊國忠搞得烏煙瘴氣、搖搖欲墜,一推就倒。
而整日沉迷於美色之中的大唐天子已經失去治理國家的能力,只要有人豎起一杆大旗,就會一呼百應,一舉推翻這個王朝!
聽了史思明的話,安慶緒也說道:“父王,兒臣愚見,大唐王朝的氣數已盡。
“這可不是兒臣瞎說,兒臣請了一位星象大師用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時間觀看星象得出的結論。”
“這個星象大師非常靈驗,我也認識他。”史思明幫著安慶緒說話。
“父王,”安慶緒接著說,“現在大唐境內握有幾十萬重兵的人只有父王一人,楊國忠這個老混蛋替皇上把天下人都得罪了,只要父王大旗一舉,天下英雄豪傑必來投奔。父王必是一呼天下應之啊!”
“賢侄此言正和我意,”史思明附和著說,“賢侄很有眼力,唐人都看出來了,這個酒色皇帝是敗家、敗國之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