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7章 西南行,不巧遇到神,班門弄茶,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需要澆灌水的稻子。
考察團的核心題目有:1.不需要澆灌水的稻子真的存在嗎?2.如果有,產量多少?3.梯田整治是要花巨資的,如何回收投資?4.土地性質是如何改變的?
經過半個多月的調查,記者們考察了好幾個市縣,走訪了許多農戶,拍攝了大量影片、圖片,文章、影片報道思路逐漸形成:根本沒有所謂院士培育出“高山水稻”;水稻梯田種植成本高、產量低、收割困難,產出價值遠低於種植、收割成本;大部分梯田根本無人耕種,只是擺設。有些被改為旅遊專案,甚至有些架設了彩燈,開展夜遊梯田專案;
考察團的記者們心情都十分沉重。這種花巨資轟轟烈烈搞的專案,居然只是指鹿為馬。
在如今自媒體發達的時代,高山梯田已經出現在許多博主影片裡,不過都只是表面報道、評論,引起的爭論十分割裂。這次官媒組織赴幾個省份實地考察,定調自然是客觀公正報道。
但卻沒人願意執筆寫戳破謊言的文章,也沒人願出鏡拍攝揭露影片。
因為,大家都做過功課,知道“高山梯田、水稻上山”專案來頭很大,它是權力、科學權威、資本相結合的專案。媒體一般從業者惹不起。
各媒體帶隊的都是老江湖,考察採訪差不多了,都心照不宣各自率自己人散去。不敢聚集在一起匯總材料、討論、作結論。
那是玩火,極易引火燒身。
於是幾位帶隊頭目都準備把素材整理一下,上交各自單位了事。讓單位領導們去思考、頭疼、拍板、運作…
作為媒體新丁的韋冬至算是大開了眼界。她並不知道這些梯田與貨幣籠子、財政轉移、資本運作、科研立項與經費、工程承包、Gdp…等等的關聯。
但她明白一點:把山開闢成了農田,花了大量錢卻種不了稻子。即使種,也要虧本。
各單位領隊們達成什麼默契,她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的部主任管建舟,決定把調查材料交給宋正奇副社長完事。
回到漢城很久以後,她得知,雜誌社決定暫不發表調查結果,更不發表評論文章。
她考慮了幾天,給寧柯打電話,說有怪事要告訴他。
寧柯立即赴約。聽了韋冬至講述後,他心裡莫名其妙。
妹妹去採訪、考察,說遇到了怪事。結果她講完了,他不知道怪在哪裡。
花了很多錢挖山?誰愛挖誰挖唄。不奇怪。
整出梯田種不了稻子,成了擺設?就是在良田裡種稻子也是辛苦耕耘才有收穫,何況是梯田 !聽說良田還撂荒不少,偏要挖山造田。成擺設不怪,不成擺設才怪!
媒體考察團的記者似乎都不打算報道真相?真相是:誰在乎真相?!
但寧柯知道,妹妹不但身子是處女,思想也很空白。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哥你別拿我當傻子,我都懂。”
其實她懂個啥呢!
唉。她可是自己唯一在乎的妹!寧柯心裡嘆口氣,嘴上道:“妹,你就說,你想怎麼著吧?”
韋冬至道:“哥,我要報道真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