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9章 攪局,不巧遇到神,班門弄茶,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妹妹韋冬至本著媒體人的操守,在自媒體釋出影片,揭示“開山造田、水稻上山”的真相。
她的做法可能動了某些人的乳酪。結果,有好多人對韋冬至留言謾罵、發出威脅。
寧柯查到威脅之人竟然多數是某知名大學辦公室組織的,心頭立即火起。
如果是個別人因不同意妹妹的做法這麼幹,寧柯沒那麼惱火。但大學組織人幹這種齷齪事,他絕不能容忍。
他請了假,赴南部某農大,實地調查。
在這個世界,星狗的維度實在太高了,出動不會失手。
透過星狗得到的資訊是:該農大是在某大人物關照下,完成了“山地水稻種子改良”這一A類科研專案的立項,得到大量經費。
主持該專案的農大負責人也成為工程院院士。
而專案初步成果“山地稻”培育出來後,似乎早就有一個更大的專案在等著它:高山梯田整理辦公室,簡稱高田辦。
高田辦有鉅額預算撥款,以“高山水稻”作為專案配套的科研成果,在幾個省份的幾十個縣開始推行該專案的落地。
幾年間,高田辦成效顯著:第一批高山梯田整理出來,總計51萬畝。完全高標準打造,全部驗收合格。
合格的高山梯田被移交給各個縣政府後,高田辦完成任務,撤走人員裝置。
之後由農大院士帶領科研小組,指導各縣農民種植“山地稻”。
幾年下來,“山地稻”播種並不理想,主要是缺水狀況下水稻成活率低。而保證水稻供水的話,種植成本又太高,遠遠超過水稻收成價值。
本來,農大A類科研成果“山地稻”,說好不需供水,畝產888公斤有保證。正是因為有農大的這個科研成果,有關部門才撥鉅款修造了高山梯田。你現在跟我說,“山地稻”要保證供水才能保證收成,玩呢?
高田辦鉅款花完,高標準梯田交付,已經成功上岸。後面水稻種植不成功,與高田辦無關。
農大為撲滅零星自媒體對“水稻上山”的揭露,已經花了大量人力和經費,成效顯著,局面一直可控。
為壓住上次幾大主流媒體的調查,他們更是破費巨大。眼看就要風平浪靜。
可是忽然冒出一個“分秒不爭的小鳥”咬著話題不放,揭開了某些蓋子。
如果不是這個頭條賬號掀起的波浪,農大A類課題科研小組,正準備提交首期研究成果總結報告,宣佈研究成果:第一代山地稻品種如果繼續進一步改良,有望成為國家糧食戰略殺手鐧。
現在,上頭傳話來了:農大必須迅速搞定“分秒不爭的小鳥”造成的後遺症!否則,花費巨大的水稻上山專案,失敗責任由農大承擔。
上頭定調了,這件事與高田辦無關。因為高田辦的工作依據是農大的研究成果。他們就算有失誤也屬於是被農大誤導了。
如此一來,農大陷入了很被動的境地。被上頭算計利用,他們不敢吭聲。但對“分秒不爭的小鳥”,他們準備報復。
以上就是星狗偵查到的現狀。
寧柯這時才明白:原來這農大被人當猴耍了。人家給你院士名頭,給你科研經費,就是要拿你的科研成果去給縣裡推廣。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推廣科研成果之意不在成果好不好,而是要以此為依據撥出鉅款去挖山。
說白了,人家目的是給施工隊找活幹。並且目的高大上、程式合法。
農大的科研成果真不真實,確實不在工程隊責任之內,因為他們不是科學家。
現在,工程隊掙錢走人,乾手淨腳,金蟬脫殼了。
沒鍋最好,農大本事;有鍋暴雷了,農大來背。
寧柯也為農大遺憾。但遺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