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舟小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今天的我還在跳舞_195,今天的我還在跳舞,靜舟小妖,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世界滑冰聯盟制定規則,並且負責參與、以及組織的全球性比賽,如: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標賽、歐洲花樣滑冰錦標賽、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以及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一共六類比賽,被確定為世界高階別的比賽。
選手通常會以國家的名義參加比賽,每個國家的選手名額數量根據上個賽季的表現而確定,最高三個,最少一個。
而這類可以代表國家參加比賽的選手,無論最終名次如何,通常會被圈內人稱為“一線”運動員。
除此以外。
其餘的比賽便B級比賽了。
比如說國內自己舉行全國比賽,全國運動會、全國錦標賽、全國大獎賽、全國冠軍賽等等。
以及以俱樂部名義召開的這種全球性質的聯賽,也被歸類到B級。
通常這類B級比賽是作為甄選國內優秀運動員而存在的,尤其是“世錦賽”和“冬奧會”,每個國家的名額有所限制,因此想要爭奪這少數可憐的名額,就一定要在國內廝殺一番,然後再獲得名額。
是大部分運動員都必須要走的路子。
但是在國家性質的比賽之外,還會有俱樂部的比賽,比如夏凱凱他們參加的世界花樣滑冰俱樂部聯賽,國際滑聯只會監督比賽的公正性,但是含金量比較低,也沒有競爭國際大賽的名額,因此“一線”運動員通常是不會參加的。
既然不是“一線”,自然來的人就都是“二線”,甚至是一些並不怎麼入流的選手。
業餘組就不用說了。
在專業組的比賽裡,大部分報名的選手都是一些在國內比賽拿不到名額,試圖透過俱樂部比賽練練手,好好發展拿個外卡什麼的,甚至只是為了宣傳自家的俱樂部而參賽,成為了最多的、如同基石一般讓其他人踩著上位的基層選手。
夏凱凱他們就屬於這一類。
剩下的,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群,則是前“一線選手”,前“世界大賽獎牌獲得者”,甚至是前“世界冠軍”,在退役之後被財大氣粗的俱樂部重金買走,一方面由俱樂部提供資源繼續訓練,另外一方面不得不履行合同代表俱樂部參加這類二流比賽,試圖用另外一種方法恢復狀態,嘗試再次回到“一線”。
縱觀花滑歷史,近二十年,依靠這種方式再次迴歸世界大賽的“二流”選手,再戰輝煌的並不是少數,甚至有極個別的在經歷過這種從低谷爬上來的心靈錘鍊後,一舉拿下世界冠軍的獎牌。
夏凱凱他們並不急著爭奪名額。
至於什麼從低谷爬回去的傳奇他們也沒有那個“前提”。
這次會過來英國參加比賽,純粹就是為了“練兵”。
他們知道自己身上大部分的毛病,為了修正這些毛病,他們每天都在訓練,一個動作反反覆覆練上一百次一千次,一點點的打磨,總會好的。
可是那些看不出來的地方呢?
最明顯的,也是華國冰舞最大的問題——在舞美的展現上,這麼改究竟對不對?老外會不會認可?這個難度動作能不能在高壓環境下完成?尤其是賽場的氣氛和訓練不一樣,有沒有可能平時訓練完美的部分,到了賽場上就糟糕透頂?
這些他們都急需要透過一場比賽來得到證實。
換句話說,他們這個團隊太年輕了,哪怕都是專業出生,卻偏偏在冰舞方面都是半吊子,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只能透過更加專業的評委為他們打分,然後進而調整整個節目。
其實這種方法很常見,哪怕是那些一線的選手,在賽季初的節目都有很大的問題,不斷比賽,不斷調整,直到最後、含金量最高的“世錦賽”,才是趨於完美的節目。
又或者說,是“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