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68,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教,一片忠心,日月可鑑,你汙衊我叛教,可有證據?可敢當著教眾的面公開審判我的罪行?不就是沒下跪嗎?小事一樁,我跪便是了。”

狐蹤重重跪地,他身軀魁偉,撲通跪在木製地面上,道衍的雙腳都能感受到震動。

狐蹤放低了姿態,但目光依然倔強的直視道衍,不肯讓步,“原本我還當你是兄弟,所以一直見面不跪。從今以後,你我不是兄弟,我是長老,而你……教主,屬下亂了規矩,見教主不跪,請教主責罰。”

道衍說道:“明禮儀,知尊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狐蹤,你是明教元老級的大人物了,這個道理你應該很清楚。你最初無禮,我以為你因小教主去世的悲痛中忘記了規矩,一忍再忍,等你醒悟,可是我一再容忍,你卻咄咄逼人,甚至出言質疑我的決定和判斷。這一次我若徇私不罰你,無法服眾,按照教規,對教主不敬,該如何懲罰?”

狐蹤捏緊了拳頭,“直接處死,或鞭五十,吞炭,逐出明教。”

不敬教主等同於叛教,基本上鞭打五十,吞下火炭後,能活著的人幾乎為零。

道衍說道:“念你效忠明教多年,勞苦功高,這一次只鞭二十,罰跪一天,你可服?”

狐蹤跪地磕頭,“教主仁慈,狐蹤感激不盡,唯有以命效忠教主。”

幾十年的友情在這一天一刀兩斷,狐蹤從此對道衍恭恭敬敬,道衍也厚待這位資格最老的教眾,兩人貌合神離,互相戒備,互相都起了殺心。

利用道衍說服徐妙儀已經不可能了,但狐蹤不甘心就此作罷,心血毀於一旦,他絞盡腦汁,計劃將死棋下成活棋。

而云遊天下的大明第一相士袁珙飄然而來,找上了道衍禪師。

智及方丈是道衍的恩師,袁珙是智及的老朋友,所以道衍將造訪的袁珙封為上賓,好生招待。

袁珙說道:“我去鳳陽龍興寺尋你師傅智及敘舊,猜猜我遇到誰了?”

道衍故作不知。

袁珙低聲說道:“我見到你以前的義女徐妙儀了,她和燕王在鳳陽鄉下隱居,以夫妻相稱。”

道衍故作震驚。

袁珙嘆道:“我和智及都老了,不知什麼時候一蹬腿就去了,有些秘密帶到棺材裡,我總不甘心,或許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寧。道衍,智及這些徒弟,我最欣賞你,而你恰好和未來的燕王妃有父女之緣……去歲‘五星紊亂,日月相刑’,其實並非老天警示皇上治國方略,而是藏著一個驚天預言……”

袁珙將觀測到的星象和推論告知了道衍,“……我算過燕王的八字,再聯合星象,燕王是玄武君轉世,廉貞火星入命,七殺星逆襲紫徽。”

道衍說道:“可是太子身體安康,性格敦厚,百官臣服,深得民心,而燕王只是皇四子,即使將來太子……東宮有四位皇孫,尤其是皇長孫朱允炆有天才的美譽,袁神仙,你這話和謀反無疑啊,莫要亂說,小心惹禍上身。”

袁珙笑道:“所謂命數就是如此,風雲變幻,我能窺破一瞬,推算出大概結果,卻無法描述整個過程。其實我們這些僧人道人在文人眼裡皆是三道九流,上不得檯面之輩,作為朋友或者座上賓客尚且可以,但一旦參與朝政,和文人爭權奪勢,他們就不願意了,各種輕蔑打壓。”

“承蒙皇上信任,不拘於出身科舉功名,任用僧人道士,方有朝中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面,倘若你真的如我預言的那樣成為第二個僧人宰相劉秉忠,或許這個局面能夠撐的更久一些。”

袁珙一席話,說得道衍禪師心潮澎湃,徹夜未眠,輾轉反側,他想起少年時立志屠龍的理想,秘密加入明教,看著教主韓山童登上頂峰,遍地皆是紅巾軍,一呼百應,可是韓山童漸漸失去了對明教的控制,被手下朱元璋,張士誠等群雄架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