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09,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御製紀非錄》是朱元璋懲罰皇子們的殺手鐧。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皇子專屬的記過本。朱元璋將兒子們犯的錯誤,連同他如何訓斥、懲罰都命史官單獨記載在這本書裡。
這還不夠,朱元璋還命人抄錄成書,散發給皇子皇孫們,命他們反覆誦讀,互相督促改正,知恥而後勇,方能糾正錯誤。
也就是說,只要記入了《御製紀非錄》,這丟臉不僅僅是今生今世了,簡直要遺臭萬年,將來老朱家的子子孫孫都知道當年誰誰被罵的狗血淋頭。
朱棣不在乎宗人府的官職,但是他在乎名譽。生母早逝,五弟年幼,他早熟多智,視父親為榜樣,努力當一個優秀的皇子,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所以他在沙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也能應對宗人府各種瑣碎和繁文縟節。他對美色,財富,甚至權勢都毫無興趣,一心一意把自己磨練成父親心中皇子的典範,可是父親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將他的自尊和努力踩在腳下了。
朱棣猛然抬頭,說道:“父皇!孩兒一直服從父皇的安排,兢兢業業,從來不敢懈怠,小錯小懲,大錯大懲,孩兒即使有錯,也不至於到了記入《御製紀非錄》的地步,請父皇收回成命。”
馬皇后知道朱棣向來愛惜羽毛,克己職守,視名譽如生命,丈夫這樣懲罰老四,實在太過了,也勸道:“皇上,老四向來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他還年輕,臉皮薄著呢,要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莫要挫了孩子的銳氣。”
平日馬皇后的勸告是很有分量的,但是這次朱元璋不算輕輕放過朱棣,“皇后,老四這一次不是小錯,他犯了不孝不悌的大過啊!大兒媳婦病重,他一直是知道的,可還是告了假,去蘇杭等地遊山玩水。大兒媳婦病逝時,他才匆匆趕回來操辦喪事,倘若他一直在宗人府,何至於如此倉促的操辦喪事?甚至墓穴漏水一事也能早些發現……”
朱棣頓時明白了:原來父皇是怪我多事,插手調查謝再興案,找藉口懲戒我罷了。謝再興案果然是父皇的逆鱗,觸碰不得,難怪魏國公徐達一直不敢查此案,還是他最瞭解父皇的心思。
寫入《御製紀非錄》的確是人生之大辱,可我若提前知道是這個結果,會置之不理,任由徐妙儀葬身火海嗎?
不會。
所以寫就寫吧,我願意承擔這個後果。
平生第一次,朱元璋在朱棣心中不再完美,原來父親也有生疑,搖擺,甚至氣量狹窄的時候……
朱棣回到宗人府,和三哥晉王朱?一一交代文書等事項。晉王文武全才,但是更愛好詩文,他看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卷宗,不由得嘆道:
“唉,四弟啊,你先別走,我回宮和父皇求求情,幫你保住宗人府的差事。你也知道,我最煩這些瑣事了。太子妃的葬禮,國孝後還有幾個公主的婚事,還有弟弟們開府選址造王府,娶王妃生孩子要冊封……想想就頭疼,還是吟詩作賦痛快。”
“父皇國事家事纏身,心情不好,三哥別去觸黴頭了,免得引火燒身。”朱棣指著一卷文書說道:“這是太子妃出殯的儀仗安排,三哥先辦好大嫂的喪事,其他的慢慢來,有六部的人協助,很快能上手的。”
晉王朱?知道木已成舟,無可奈何的接過文書,說道:“好吧,我先頂著你的位置,等父皇息怒,我再求父皇讓你官復原職。”
朱棣一笑,說道:“三哥,這宗人府右宗令的位置本該是你的。”
朱?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太子不管宗人府的事,在宮裡協助父皇理國事;二哥即將當爹,一門心思守著他的側妃;宗人府以後都壓在我一人身上,想想就可怕。四弟,將來我若有所求,你不能撒手不管啊。”
朱棣說道:“都是兄弟,三哥若有需要相幫的地方,我定盡力而為,絕不推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