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2,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葬,追封他為開平王,配享太廟。

不過姚妙儀並不關心這些,她惦記的是同鄉王寧。

那年王寧拿著玉佩幫常森和常遇春父子相認,由此成為常遇春的親兵,平步青雲,小小年紀屢立戰功,封了百戶。後來常遇春和徐達將北征軍兵分兩路,追擊逃跑的元順帝,她也由此和王寧分開了。

姚妙儀跟隨徐達班師回朝,徐達封了魏國公,賜金書鐵卷,身邊的人也都加官進爵,好不威風。

常遇春的北征軍也是捷報頻傳,卻沒想勝利之後反而是將星隕落的結局。

那王寧的前途會如何?身為常遇春身邊倚重的百戶,沒有保護好常元帥,會不會被多疑暴躁的洪武帝遷怒?會不會被膽小怕事的常森埋怨?

當第二支北征軍全軍縞素,抬著元帥常遇春的棺槨進京時,金陵滿城縞素、一片哀鳴、哭聲震天。

阿福早早在三山門外的祭臺附近給姚妙儀佔了個絕佳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見祭臺上的各種大人物,包括坐在龍椅上的洪武帝。

姚妙儀看到了抬棺材的王寧。一年不見,王寧褪去了稚氣,長高變壯了,盔甲外面罩著白色粗麻孝服,目光堅毅從容,氣質和以前截然不同。

姚妙儀見到這樣的王寧,心中稍定,戰爭將一個少年變成了男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扛過去。

抬棺材的一共有八個年輕人,王寧站在最後面。最前面的是太子朱標,朱標在棺材左邊,而右邊的人姚妙儀也很熟悉,正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魏國公世子徐輝祖。

朱標身後是四皇子朱棣,而站在徐輝祖身後的小將軍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

棺材很沉,抬棺的八個人都在咬牙硬撐。

常森穿著一身重孝,光腳穿著麻鞋,失魂落魄的抱著父親的牌位走在棺材前面。這次北征,他是偷偷冒名頂替參軍,是為了給父親一個驚喜,證明自己這個小兒子不是廢物點心。

可是沒想到,他真的不適合子承父業,要不是姚妙儀出手搶救,他早就一命嗚呼了。和父親父子相認,之後無論父親如何打罵、嫌棄常森不爭氣,他都不肯再踏入戰場半步。倒是剛結拜的兄弟王寧勇猛頑強,備受父親誇讚,還認了他當乾兒子。

常遇春戎馬一生,從無敗績,卻被小兒子氣得束手無策,每當王寧立功,他就會把兒子常森罵一頓。

可就是那些爭吵不休的日子,居然是父子之間最後的時光。

怎麼突然就走了呢?

常森拖著疲累的步伐,至今都不敢面對現實,希望父親能夠再罵他一次。

洪武帝帶著群臣還有兒孫們親自在三山門祭臺迎接,常遇春的長子常茂已經得了父親恩蔭,封了鄭國公,身邊站著二弟常升。

常森,常升。發音幾乎一樣,沒有什麼很深的寓意和傳承,但誰都不敢說這兩兄弟名字不好聽。

因為常茂,常森,常升三兄弟的名字都是朱元璋親自取的。這些將門之後,也只有常家三兄弟有這個殊榮了。

常森抱著靈位對洪武帝行了君臣之禮後,也不顧什麼形象了,拉著大哥和二哥的手嚎啕大哭起來,三兄弟抱頭痛哭,皇長孫朱雄英年紀還小,跑過去撲到三個舅舅懷裡,也跟著嚎哭道:“舅舅!外公說得勝後教我騎馬的,嗚嗚,外公騙我!是個大騙子!”

太子妃常氏跪在屏風後面嗚咽不止,她小腹微凸,洗淨鉛華,臉色蒼白,還長了妊娠斑,太子側妃呂氏在一旁跪著,低聲安慰常氏,“太子妃節哀,您懷有身孕,莫要悲痛過度,傷了胎氣。”

常氏是將門虎女,相貌平平。而呂氏是世代書香出身,生的面目姣好,呂氏很受寵愛,已經生育了三個兒子,身材依然窈窕,相貌恍如少女。

而常氏只生了皇長孫朱雄英,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