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0,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道衍禪師親手寫的,不過他是洪武帝親自考校過的高僧,受命在天界寺參與《元史》的編寫,姚繼同在道衍身邊服侍學習,所以百和堂實際上歸姚妙儀一人打理。

洪武三年,八月十七。易開張、動土、嫁娶;不易訴訟、求嗣。姚妙儀在百和堂門口放了一串鞭炮,低調開業。

百和堂只有姚妙儀從姚家帶來的宋秀兒,還有阿福這兩個舊僕。老僕人阿福負責趕車、看門、灑掃;宋秀兒伺候姚妙儀起居,並算賬等雜物。還有一個明教密黨充當雜役,在院子裡翻曬藥材。

店裡急缺人手,姚妙儀便要阿福在金陵街頭巷尾貼了招人的啟事,尋幾個會打理藥材的雜役和店裡坐診的大夫。

告示貼出去的三天了,居然一個像樣的應徵者都沒有。保和堂門可羅雀,生意慘淡,每天賣不出去幾幅藥。

開門營業的第四天,一直等到了中午,居然一個客人都沒有。老僕阿福在門口打瞌睡,宋秀兒站在櫃檯後,左手托腮,右手有一下,沒一下的撥弄著算盤珠子。

“阿福,您老見識多廣,您說說百和堂的生意什麼時候才有起色啊?”

阿福坐在門檻上,眯著老眼看著街上過往的行人,嘆道:“人生地不熟的,生意難做。要不大房一家子為什麼不自己搬到南京來?”

“再說了,這附近住的大多都是普通工匠人家,老百姓有個頭疼腦熱的一般都先扛著,誰會動不動就看大夫抓藥呢。”

宋秀兒雙手托腮,面有愁容,“唉,您說的對,這又不是咱們蘇州老家,姚家數代行醫,許多人慕名去姚記藥鋪看病抓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不愁沒有生意做。”

宋秀兒無奈的撇了撇嘴,“南京就不同了,昨日來了個病人,見咱們姚大夫是個女人,扭頭就走了。哼,在蘇州,多少富貴人家巴巴的驅車來請我們小姐瞧病呢。”

阿福安慰說道:“你別生氣了,那是他們沒有福氣——秀兒,姚大夫這些日子時常一個人往外跑,也不要我趕車,通常是僱轎子或者僱騾車,她都去做些什麼?”

宋秀兒說道:“店裡反正沒什麼客人,南京繁華,她四處逛一逛,有時候是去天界寺找道衍禪師和姚繼同說說話,有時候是——”

說曹操曹操到,宋秀兒話沒說完,姚妙儀僱的車馬就停在門口了,宋秀兒忙跑出去扶著姚妙儀下車,阿福則將車裡幾包點心茶果提到店裡。

姚妙儀將包裹裡精緻的點心給店裡的三個夥計分了分,笑道:“我去天界寺看望義父和義兄了,恰好有宮裡內造的點心賞賜下來,義父將他的那份全都給了我,來,你們也嘗一嘗宮裡貴人們吃的東西。”

天界寺在編撰《元史》,主持編寫的兩位總裁是江南文壇領袖、翰林院學士宋濂和王禕。洪武帝是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有能者居之,並不在意出身,編者除了翰林院的學士外,還有不少和尚道士,所以賜給的點心也葷素不忌。

有姚妙儀最喜歡的酥油泡螺,也有阿福愛吃皴殼豬肉餡餅、宋秀兒愛吃內造的窩絲糖,細細白白的糖絲卷在一起,就像蠶繭似的一團團,入口即化,分外甜美。

不過今日阿福和宋秀兒心事重重,吃著最喜歡的點心也無精打采,姚妙儀問清了原由,心中暗道:

這些日子我光顧著打聽父親的舊日幕僚周奎還有叛變明教的郭陽天,對店裡的生意並不上心。百和堂這個幌子若是一直慘淡經營而不倒閉,反而容易露出馬腳令人起疑,得做些什麼,讓店裡的生意有些起色……

計上心來,姚妙儀拿起一個酥油泡螺,“你們放心吧,聽說新開張的店鋪三年才能回本呢,不用著急。我們初來乍到,不懂行情,下午我們去蘇州會館找相熟的老鄉打聽打聽,總有出路的。”

宋秀兒和阿福對視一眼,均喜笑顏開,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