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9,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及享受涼風呢,隨即烏雲壓城,遮天蔽目,電閃雷鳴,大雨滂沱而下。

饕餮樓前的血跡被大雨沖刷、暈開,蜿蜒入蛇般流入路邊的溝渠。

夏天暴雨來得快,去的快。一盞茶的功夫,便雨止雲開了,青石板路沖刷乾淨,一絲血腥味也無,泛著冰冷的青光,大地真乾淨。

道衍禪師俗名叫做姚天禧,是家中幼子,父母早逝,長兄如父,姚大伯少年時就撐起了家業,對弟弟妹妹關懷備至,是個厚道人。

可惜妹妹高姚氏成了寡婦後,變得尖酸刻薄、愛佔小便宜,眼皮子淺;而弟弟姚天禧則從小不願意學醫繼承祖業,說醫人無用,他的志向是醫天下,想學將相之才。

可是當時家境貧寒,姚大伯只是個沒有什麼名氣的小大夫,勉強餬口而已,無力供養弟弟讀書考科舉。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姚天禧八歲就進了附近的妙智寺當驅鳥小沙彌。

元朝時的寺廟對年齡要求很嚴格,七到十三歲時的男童心性不定,稱為驅鳥小沙彌,在寺裡做一些雜物,讀書寫字。從十四歲開始到十九歲稱為應法沙彌,學習經卷佛法,這期間隨時都可以還俗回家。

到了二十歲那年,姚天禧正式受比丘之戒,法號道衍。道衍學識淵博,並不限於佛法,儒釋道三家皆通,能夠和文人詩歌相答,也能在醉酒後舞劍嬉笑,交友廣闊。

從弟弟當驅鳥小沙彌開始,姚大伯就知道這個弟弟將來要走的路和自己截然不同,他無力管束或者出手幫忙,只得默默守候在家裡,等著弟弟四處雲遊後歸來看上一眼,兄弟二人坐著吃頓飯,喝杯茶。

足矣。

可是今天的素宴有些尷尬了。

團圓飯吃到一半,妹妹高姚氏開始發招,本著我不好過,你們全都別想過安生日子的精神,她尖刻的聲音,猶如石子在玻璃上刮過:

“大哥,吃完這頓飯,你和二哥就分家了。論理,我這個出嫁女沒資格佔家業,但是二房這兩個都是外頭撿來的,不是咱們姚家的人,憑什麼分給他們?”

姚妙儀和姚繼同對視一眼,難道阿福說的要小心姚家暗算,是因為要分家產的事情?

姚妙儀本以為姚大伯他們要利用她的婚嫁獲利呢。還好,只是錢財而已,她有些私房,加上行醫一技之長,足以立足了。

道衍禪師正吃著龍井茶泡飯,驀地聽高姚氏說起分家的事情,便放下筷子,說道:“以前家中貧寒,這些家業都是大哥一家掙出來的,我是出家人,不會取家中分毫。”

“姚繼同和姚妙儀是我收養的孩子,因在寺廟裡養著不方便,所以託付給了大哥,如今他們兩個都長大了,若是住在家裡不方便,我會安排他們搬出去,不會動家產分毫,這個請大哥和大姐放心。”

姚大伯是個老實人,此刻臉漲的通紅,結結巴巴的說道:“弟弟——道衍,我不是要趕他們走,繼同和妙儀都是懂事的孩子。尤其是妙儀很小就幫著藥鋪賣藥問診,姚家鋪子能有今日,她功不可沒,我不會讓他們兄妹兩個空手離開的。”

言下之意,鐵定了要分家。

姚大哥和姚大嫂也表明了態度:“對對對,該分給堂弟堂妹的,我絕不會少一個銅板。”

姚繼同忙疊聲推辭,“不可不可,姚家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姚大嫂有些心虛,不敢和姚妙儀對視,於是對姚繼同說道:“聽嫂子的話,給你們的都拿著,將來男婚女嫁,你的聘禮、妙儀的嫁妝都要花不少銀子呢。”

姚妙儀察言觀色,總覺得不應該只是分家那麼簡單,正要試探幾句。高姚氏見不得這副兄友弟恭,互相推辭的和睦景象,冷哼一聲,說道:

“喲,你們兄妹還矇在鼓裡吧?這家早不分,晚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