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237,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呂大人低聲問馬全,“這人是誰?為何都罵他兩姓賤人?”
馬全八面玲瓏,人脈頗廣,立刻道出了此人來歷,“他叫做楊士奇,幼年喪父,母親迫於生計,給了一個羅姓人做妾,他就改姓了羅士奇,叫後來羅家人見他讀書有些天分,就容許他改為生父的姓氏,故他們都罵他兩姓賤人。”
呂大人低聲道:“我觀此人臨危不亂,面對群臣圍攻,唾面自乾,倒也是個人才,就是太缺心眼了。”
馬全說道:“年輕人嘛,又是那種見不得人的尷尬出身,急著出人頭地,總想一鳴驚人,犯點錯無所謂。以後暗中培養他,會是一條不錯的忠犬。”
揚士奇一石激起千層浪,早朝前所未有的熱鬧,龍椅上的洪武帝面無表情的看著群臣圍攻一個年輕的小官員。
過了許久,洪武帝抬了抬手,身邊的太監叫道:“肅靜!”
洪武帝問坐在下首聽政的東宮太子朱標:“太子,你怎麼看?”
作者有話要說: 太子:爹,這是一道送命題。
揚士奇是朱棣的人,也是個傳奇人物。
☆、第242章 世子之爭
這是個兩難問題,若同意嫡子朱允熥為世子,順應了禮法,可是太子朱標的心偏向庶長子朱允炆。他若說要立嫡,那麼朱允炆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可是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尤其是小舅子鄭國公常茂看著自己,小舅子的小舅子——青年大將藍玉也在一旁虎視眈眈,朱標不敢說他想立朱允炆為世子。
朱標說道:“兒臣覺得孩子們還小,秉性不定,此時議論立世子,為時尚早。”
強壓之下,朱標選擇逃避,先幫朱允炆拖延著,將來或許有所轉機。
洪武帝面無表情,他又指著一直保持沉默的鄭國公常茂說道:“常愛卿,你以為如何?”
常茂久經沙場,威壓之下,泰然而若,說道:“回稟皇上,自古以來,無論皇族還是民間,選擇繼
承者都是一樣的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若年歲相同,擇賢者立之。”
親妹妹在東宮為太子妃,被冷落多年,痛失長子朱雄英,最終抑鬱而終。鄭國公常茂當然明白太子偏寵呂側妃,偏向庶長子朱允炆。可是千百年來,普世大眾認定的就是有嫡立嫡的規矩。
凡是違背這個規矩、顛倒嫡庶的、枉顧倫常的,朝廷必定經歷動亂,甚至遭遇滅頂之災。太子被呂側妃迷惑,誤入歧途,但洪武帝是明君,他不會犯這種錯誤。
何況還有父親常遇春昔日的君臣之誼在,常茂覺得呂氏家族、馬全還有他們的附庸們不過是一群跳樑小醜,不足為懼。
常茂自信洪武帝肯定站在親外甥朱允熥這邊,被群臣噴得狗血淋頭的“兩姓賤人”楊士奇又不怕死的站出來說道:
“元人進犯中原,禮樂崩壞。大明建國以來,皇上崇尚古禮,修大明會典,重祭祀禮儀。既然皇上可以法古建邦,分封諸王,為何不能效仿上古五帝時代的禪讓制,擇賢能者當政呢?臣覺得皇長孫朱允炆就是天縱奇才,千百年難得的賢德之人,不用拘泥嫡庶常論。”
古代皇權繼承,最初是賢者得之的禪讓制,上古五帝堯舜禹皆是如此,並非以血統為主的世襲制。洪武帝建立大明,為表示正統地位,效仿上古堯舜禹等聖賢,實行“三請三讓”的禮儀,登基之前群臣們請求他當皇帝,他三次推脫。群臣三次請求,才“為免其難”的登基為帝,其實他不可能將皇權旁落,所謂效仿古禮,只是類似祭祀的政治表演而已。
轟隆!早朝又是一片譁然,此話不僅亂了嫡庶、還推崇他們一直反對的法古建邦,簡直大逆不道,是讀書人的恥辱。
群臣們輪番上陣,痛罵楊士奇,恨不得活剝了他的皮。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