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褘吹笛,三人合奏,袁耽拍手叫絕,並沒有嫌棄宋褘,我和大舅子關係依然如故。”
這是什麼神奇的家庭!
王悅說道:“既然如此,就需要你的大舅子袁耽鼎力相助了,事成之後,我父親會重新扶他起來。”
王悅把計劃和謝尚說了,謝尚立刻給大舅子去信。
袁耽是歷陽太守,和後趙接壤,屬於軍事重鎮。這一日,袁耽寫了一封奏疏,晝夜不捨,派人送到建康城。
邊關告急,小皇帝連忙緊急召見朝臣,說道:“歷陽太守袁耽緊急來報,後趙大軍進犯歷陽,要朝廷立刻派兵支援。”
朝臣譁然,王導說道:“邊關告急,不可拖延,必須馬上出兵歷陽,老臣自薦,願意立下軍令狀,率領軍隊去歷陽救援。請皇上緊急將郗鑑召回京城,坐鎮建康。”
軍情緊急,不得拖延,群臣沒有人反對。
小皇帝遂拜了王導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金斧頭的意思,只有天子才有的禮器,可以殺所有不服從命令的官員,代表天子,類似後來的尚方寶劍)。
郗鑑從京口趕到建康城,王導正帶著琅琊王氏善戰的青年一輩,以及軍隊前往歷陽。
郗鑑和王導密談,說道:“說吧,這是什麼鬼主意,如果要支援歷陽,派我直接去不就成了?非得勞煩丞相這個文臣,反而讓我坐鎮建康?”
因郗璿嫁給王羲之,兩人是親家了,可以直言。
王導把王悅的計謀說了,郗鑑聞言一怔,嘆道:“高僧竺法深(琅琊王氏一個出家的族人,東晉名僧)曾經評價庾亮,說他的心眼多,心裡恐怕有三斤柴棘。我看王悅心裡起碼有三十斤柴棘。”
王導頗為自豪,“我養的兒子,自然比庾亮厲害。”
王導有大司馬的官職,還假黃鉞,一路上所有官員的調遣都必須聽他指揮,途徑江西的時候,王導把手下親信路永匡術(就是從蘇峻那裡策反的兩個大將)取代了原先庾亮的手下大將,掌控兵權,並且以整理大後方為理由,把侄兒王允之推出去當了江西都督——等於直接把江西從庾亮手裡搶過來了。
庾亮此時遠在江州,消化陶侃的軍隊,聽說自己的老巢被王導給奪了,他恨不得立刻起兵去攻打王導,把江西奪回來!
但是,王導此時是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還假黃鉞,代表天子出征,如果庾亮打王導,就是謀反。
庾亮不敢,只得認栽,希望後趙軍隊好好教訓王導,然後他就出兵救場。
但是並沒有,王導率軍隊去了歷陽,一個後趙士兵都沒有。
歷陽太守袁耽裝模作樣的哭道:“那天我真的看到十幾個後趙士兵在邊關鬼鬼祟祟的,我以為他們要打過來了,結果只是轉了幾圈就回去了,一直沒有入侵歷陽。”
王導帶著班師回朝,同時也順利吞下了江西,侄兒王允之當江西都督,直接捏住了庾亮的七寸,水路被截斷,庾亮途有十萬軍隊,卻對王導形成不了威脅。
庾亮氣得摔杯子,“王導這個老狐狸!不費一兵一卒就奪走了江西!”
王導大獲全勝,想要和平,就要能打,掌控一定的兵權,否則他這個宰相也會被庾亮咬死。
郗鑑寫信給庾亮,從中說和,要庾亮不要再動王導了,以大局為重,千萬不要重演蘇峻之亂。
庾亮沒有辦法,王允之掌控江西,江西的將領也大多換成王導提攜的人,以江西為屏障,王導在朝中安心當宰相,高枕無憂。
加上王導還有郗鑑這個親家在,庾亮不敢硬碰硬了。
只有雙方實力相當,才可能坐在和談的談判桌上,王導太明白這個道理了,庾亮死咬住他不放,未必只是為了溫嶠之死,狼要吃羊,總得找個藉口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