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敦坐下,依然怒不可遏,“王導居然提前給我辦起喪事來,我還沒死呢!你也去採辦一些白事用的東西,設靈堂,為王導也辦一場喪事。”

王應勸道:“父親被氣糊塗了,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兒子去買白事用的東西,旁人只會以為父親去世,我打著為王導辦喪事的名義而已。”

王敦在氣頭上,堅持要把喪事辦回去,王應沒得辦法,只得哄王敦說這就去辦。

王應帶著王敦坐上戰車,圍著軍營溜了一圈,王敦時不時和軍官有所交談,以擊碎謠言,才勉強穩住姑蘇動搖的軍心。

不過,也有士兵質疑,“聽說丞相已死,戰車上的丞相只是一個替身,世子為了穩定軍心故意為之。”

“好像比以前的丞相瘦一些,聲音也變小了。”

王敦纏綿病榻多日,不瘦才怪呢。

王應乾脆抓了幾個背地議論真假王敦計程車兵,以動搖軍心的名義當眾打了五十軍棍,這才平息議論。

這些人被打了軍棍,還要忍痛做苦役,周撫悄悄放水,給了他們可乘之機,乘機從姑蘇軍營逃跑,轉頭就投奔了太寧帝,

太寧帝把他們放出去四處宣揚王敦已死,還添油加醋,說王應秘不發喪,以蠟封存王敦的遺體,並用替身代替王敦,坐在戰車上訓營。

這時已經是初夏了,屍體一天就會腐爛發臭,用冰塊鎮一鎮還行,用蠟如何封存遺體?

眾說紛紜,人心惶惶,除了姑蘇王敦大本營,其他州縣紛紛或倒戈,或投降,王敦從絕對優勢一下子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

只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姑蘇王敦的兵力依然強大。

王應見勢不妙,當即派出信使聯絡建康城的郗鑑,要郗鑑立刻將太寧帝俘獲,送到姑蘇去當人質。

這就是王敦王應父子天真的一面了,到了這個時候,居然還覺得郗鑑是他們的人!

郗鑑敷衍信使,暗地裡卻找了太寧帝和清河商量,該如何交差。

看到王應的密信,清河哭笑不得,連這都看不穿,就這智商還玩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遊戲。

太寧帝親自寫了回信,信中勸降王敦王應父子,如果你們肯投降,朕會保住你們的性命,如果執迷不悟,就休怪朕無情。

受到清河的影響,太寧帝也是能苟則苟,能不打就不打,儘量用談判及決問題,以免戰亂禍害百姓,如果王敦王應投降,保住性命,甚至爵位都沒問題。

信使拿著回信到了姑蘇,此時王應還盼著郗鑑帶著人質太寧帝,但是王敦迴光返照,已經琢磨出不對勁了,說道:“人走茶涼,樹倒猢猻散,郗鑑心裡若還向著我們,不用我們說,他早就出手,現在郗鑑恐怕已經轉投皇上和王導,現在,只有靠我們父子二人,誰都靠不住。”

希望可以有,萬一實現了呢。王應還是盼著郗鑑的回答。

看到太寧帝親筆所書的勸降信,王敦的猜測變成現實,王應氣得將御筆親書撕成碎片,“混賬!過河拆橋的白養狼!若不是父親傾力舉薦,他一個土匪頭子能夠從王導手中奪下尚書令的位置?”

比起王應的暴怒,王敦已經冷靜下來了,蜂目豺聲,一雙蜂目沒有溫度,“當初是周撫勸我和郗鑑結盟的,也是周撫建議我封他為尚書令,搶王導的位置。”

王應一聽,立刻明白父親的用意,“父親懷疑周撫的忠心?可是周撫和荀灌已經鬧翻了。”

王敦說道:“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他們鬧歸鬧,只要一天沒有和離文書,也沒有休書,他們就還是夫妻。”

王應當即把周撫叫來,扔給他筆墨紙硯,“你速速寫下休書,休了荀灌。”

周撫心想王應此舉,恐怕是因郗鑑的背叛而懷疑自己了,保命要緊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