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死於自殺……”
王悅把猜想說了一遍,“……皇上想用自己的死亡把我們琅琊王氏拖入地獄,挑撥我們王家自相懷疑,自相殘殺,但是他太高估了自己的智慧,也太低估了我們王家的本事。有我父親在,王家不會亂起來的。王家若亂,朝廷必亂,天下大亂,難道又要重複中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嗎?”
王悅對著太子一拜,“還望太子以大局為重,配合我演三個月的戲。裝作皇上還活著的樣子,只是被叛逃到趙國的劉隗氣病了。”
太子看著僵硬的父親,“父皇若有這種深謀遠慮,今天何以到了被逼宮的地步?”
太興帝生前各種昏招頻出,何止腦殘,但是最後的死亡佈局環環相扣,真真假假,超常發揮,都不像他了。
王悅說道:“我沒有騙太子,每一句話都是真的。我堂叔即使真有弒君之心,他也不敢在今天動手,必定會以後慢慢讓皇上‘病死’。但是今天又是灌毒,又是一劍,葫蘆瓶就在案几上,龍椅和臺階全是血。太子請看皇上腹部的一劍,傷口不過一寸,根本死不了。”
王悅把證據指給太子看,“如果真是我堂叔動手,他的手段不會如此拙劣,弄得到處都是幌子,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弒君。太子殿下覺得有堂叔有這麼笨嗎?”
王敦要無聲無息除掉皇帝,至少有一百種方法,絕對不會鬧得一地雞毛的地步。
這些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犯罪現場”,倒是有些像太興帝以前昏招頻出的作風。
王悅用反證的法子,終於說服了太子。
太子脫下外袍,蓋住了父皇死不瞑目的眼睛,“好,我相信你,我配合你。”
也就是王悅在一旁解釋了,若是其他人,太子斷然不信的。
江北,郗鑑受到王悅的飛鴿傳書,當晚授意要看守喝醉了,還放了幾匹馬在外頭,劉隗一家人“乘著”看守醉酒,偷偷跑出去,還搶了幾匹馬,往趙國方向狂奔。
郗鑑一路派人跟蹤保護,提前警告那些試圖搶劫劉隗一家人的流民團夥,劉隗得以一路順風逃到了趙國的地盤兗州,向兗州刺史遞上名帖。兗州刺史派人把劉隗一家人護送到了平陽,推薦的皇帝石勒。
劉隗貴為大晉的侍中,僅在王導之下的大官,如今“棄暗投明”,對趙國而言,是備有面子的一件事,石勒龍心大悅,封了劉隗和三個兒子高官厚祿,並大肆宣揚,以顯示石勒廣納賢士之意。
在石勒和王悅的一起努力下,劉隗投趙之事很快傳遍江南,太興帝因識人不清,混淆忠奸而被氣倒,從此纏綿病榻不上朝,由太子出面監國也就順利成章了。
太子孝順,每天除了監國,就是伺候病重的父皇,一應喂藥端水,親力親為,絕不假以人手,朝野上下,都贊太子賢孝,雖自從王敦進城,就沒有見過皇帝本人,但是從太子的表現來看,群臣並沒有懷疑皇帝已經死了。
很快,三個月後,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一葉知秋,天氣轉涼,百姓把冬衣拿出來晾曬,預備迎接秋冬時,皇宮傳來噩耗:太興帝病逝了,死在太子懷中,他走的很安詳。
第七卷:週而復始
第163章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太興帝在冰窟裡凍了三個月,解凍後面容身軀有些浮腫,但是可以肯定是皇帝本人,如此,終於成功糊弄住了士族,太子完成了任務。
因太興帝的葬禮,清河暫時從婁湖別院搬到了臺城灼華宮,時隔一年,臺城即將迎來新帝,清河和皇室眾人跪在一處哭喪,她並不傷心,和這群人沒有共鳴。
真是奇怪,明明我也姓司馬。清河心中如此想,場面還要要做的,哭溼了好幾個手帕。
期間退下去休息時,太子妃庾文君屏退眾人,和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