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門皆大門緊閉,嚴陣以待,城外,敵軍兵臨城下,已經圍困宛城半個多月了。
荀崧和長女荀灌登上城牆,外頭射進來一支削去箭頭的箭,箭上綁著信。
荀灌要開啟信件,荀崧搖頭,“不用看了,必定又是招降的。我們不投降。”
荀灌還是開啟了信件,往裡頭“呸”一聲,吐口水,然後將信件放回去,原路射回城下的敵營。
荀崧被女兒逗笑了,“你呀,還是這個脾氣。”
什麼人包圍了宛城?
說來氣人,並非是漢國的匈奴軍隊,而是自己人乾的,保持了大晉自己人殺自己人的傳統。
為什麼潁川荀氏要被自己人包圍?
說來話長。
且說大晉亡國,洛陽陷落之後,潁川荀氏扶了司馬鄴為太子,荀家鎮守在宛城。
但是司馬鄴並不滿足當太子,他在一群野心家的慫恿下,去了長安稱帝,改國號為建興,是為建興帝。
荀家不同意在長安建都,因為長安就是一個孤島,四周都是漢國的勢力,且周圍沒有天險可以守護,退路也沒有,去長安有什麼意義呢?
長安的下場會和洛陽一樣。
還不如留在宛城,打不過還能跑到荊州,休養生息後再戰不遲。
荀家苦勸,司馬鄴想當皇帝,非要去長安,以在中原四個皇太子中脫穎而出,最先稱帝者視為正統。
沒得辦法,荀家就由得司馬鄴作死,去長安當皇帝,荀家人繼續留在宛城,因君臣政見不和,荀家的宛城實際上屬於半獨立性質,只是把建興帝當成名義上的領袖了。
建興帝司馬鄴稱帝之後,不滿荀家的所作所為,他想要將宛城收入囊中,所以派了心腹第五猗(第五是姓氏,名字叫做猗)去接手宛城。
荀崧大怒,這個皇帝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啊!幹啥啥不行,就學會了司馬家最最討厭的內訌,自己人殺自己人最在行。
荀崧不肯讓出宛城,第五猗就聯合杜曾等一批人聯合在一起攻打宛城,強行奪城。
荀灌說道:“父親,這個狗皇帝所為實在令人寒心,不配得到父親的忠誠,我們潁川荀氏要另尋明主了。”
荀崧心知肚明,“王悅又給你寫信了?他父親王導一直盼著我們去江南。”
“寫了,但沒提這事,我們只聊私事。”荀灌說道:“徵東大將軍周訪就在荊州,是我們的鄰居,我和周訪長子周撫很熟,為今之計,我帶兵突圍,去找周訪借兵,以解宛城之圍。”
第110章 一戰成名天下聞
荀灌跟著父親平南將軍荀崧鎮守宛城,周撫跟著父親振東將軍周訪鎮守荊州,兩地是鄰居,但各自效忠兩個獨立的政權,建興帝司馬鄴和江南盟主司馬睿。
王悅周撫都是江南盟主那邊的人,荀灌心中也是偏向江南的,江南盟主司馬睿也時不時對荀家揮起橄欖枝,表示我家大門常開啟,敞開懷抱等你。
去年中原還有四大行臺,經過漢國一年的清剿,苟郗行臺被石勒所滅,皇太字司馬瑞被殺;河陰行臺和幽州行臺也是相繼被漢國所滅。
劉琨還在西北堅持抵抗漢國,甚至和鮮卑人結下反對匈奴聯盟,共同抵禦漢國,劉琨一個人就是一座孤島,他沒有學其他軍閥立某個司馬家的人為太子來建立行臺,挾太子以令諸侯,也不向任何一個行臺稱臣,他始終都自詡為大晉臣子,為光復大晉而戰。
所以,現在去長安登基的建興帝以及以長江天險為天然保護屏障的江南盟主是目前唯二的倖存者。建興帝血統純正;江南盟主勢力強大,各有優勢。
身為家主,荀崧不能像荀灌那樣僅憑個人喜好來選擇行臺,他要要考慮更多,“我們旬家和周家效忠不同的行臺,你去周家借兵,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