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5章 欲何求,朕,木匠皇帝?,柯久,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安南莫朝勢弱,偏居一隅而苟延殘喘,後黎朝雖是勢大,但權柄盡皆被權臣鄭主掌控,幾位愛卿覺得我大明該當如何?"
不知過了多久,大明天子朱由校聽不出息怒的聲音於暖閣內響起,使得祖大壽等人心中為之一動。
自嘉靖朝,安南黎朝權臣莫登庸發動政變,建立莫朝以來,大明對安南的態度始終是"扶弱凌強",從而達到明朝利益的最大化。
莫朝與後黎朝勢力相當,便會將其全部精力及注意力用以國內鬥爭,無力兼顧邊陲,使得明廷邊鎮壓力大大減小。
只可惜受限於大明日漸衰弱的國力,兼之後黎朝得到了佛郎機人,紅夷人的幫助,曾有明廷支援的莫朝在短短數十年內的時間裡便迅速衰敗,如今只能躲在"高平府"苟延殘喘。
反觀那後黎朝,如若不是南方有"阮主"政權割據,擁兵自重,使得後黎朝始終不能完成實際意義上的"統一",只怕野心勃勃的"鄭主"早就效仿緬甸的東籲王朝,將重心用在"屯兵"大明的疆域之上。
"啟稟陛下,"聞聲,靖南侯祖大壽與身旁的兩位袍澤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便起身回稟:"後黎朝雖在宣德年間便奉我大明為正朔,但隨著其政權愈發穩定,後黎朝便中斷了將近百年的朝貢,直至莫朝崛起之後,為了爭取我大明的支援,方才重新派遣使臣來見。"
"再者,莫氏及黎氏昔日皆為我大明所冊封的安南都統使,卻敢在國內建元稱帝,此乃逾越之罪。"
"微臣斗膽,懇請陛下發兵,征討不臣之臣!"
對於朱由校心中所想,如今的大明朝臣雖不敢說人盡皆知,但也多多少少有所明悟。
祖大壽等人雖然久在遼東,但對於京中形勢也頗為關切,面對著朱由校的聞訊,自是知曉該說些什麼。
以如今大明的國力,早已不需要像前些年那般"扶弱凌強",靠著莫朝與後黎朝之間的平衡,勉強維持著"宗主國"的地位。
十數萬厲兵秣馬多時的大明兒郎們,只等天子一聲令下,便會越過大明邊陲,馬踏升龍府。
"安南雖距離京師數千裡之遙,但朕也對其國內局勢有所耳聞。"
"聽說安南國的南方被阮氏家族所掌控,雖對後黎朝稱臣,卻有割據之實,實力不容小覷。"
"且阮氏家族所統治的疆域,物產豐盈,風調雨順,當地百姓收成遠高於我大明"在祖大壽等人略有些錯愕的眼神中,朱由校沒有順勢同意發兵,而是將話題帶到了"安南國"內部的阮氏政權之上。
這安南國的疆域雖然不似大明這般廣袤,但其國內經濟情況卻與大明高度相似,北部自古以來便是政治核心,被後黎朝所掌控。
而南方人口雖然不似北方這般稠密,但經濟卻高度發達,世家大族林立,又有佛郎機人,紅夷人常年來此展開貿易。
更重要的是,南方阮氏政權的統治疆域內,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粟米可以一年三熟。
這一點,早在秦漢時期便有記載。
只要能夠將安南納入本土,其國內無與倫比的糧食資源就能反哺大明。
"安南全境,必將重回我大明疆域。"靖南侯祖大壽雖然不似朝中文官那般心思豁達,但作為曾經"擁兵自重"的將門世家,也是迅速理解了朱由校言外之意,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一臉認真的保證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