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8章 弄巧成拙(上),朕,木匠皇帝?,柯久,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距離京畿之地兩千八百餘里的延綏鎮位於陝北黃土高原,經神木、榆林、橫山、靖邊、定邊諸縣,乃是與蒙古人交戰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
正德十三年,明武宗朱厚照曾親自領兵至此,巡視延綏等陝北軍鎮的軍備防務。
隆慶五年,明政府答應俺達“封我為王,永長北方”的請求,封他為順義王,並且將延綏鎮以北十里的紅山作為\"互市\"的地點之一,允准河套蒙古來此互市。
七月的陝北異常悶熱,縱然是常年生活於此的\"秦人\"也是叫苦不迭,一些有錢的員外老爺亦或者地主豪紳在這個時節,早已是前往別處避暑。
但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新上任不過四個月的延綏巡撫陳奇喻卻是不顧頭頂的烈陽,赤裸著胳膊,領著些許親兵視察著城外的軍營,顛覆了人們對於\"文官\"的印象。
不過一些熟知內情的本地人卻是見怪不怪,衝著那道有些消瘦的身影搖了搖頭,便是繼續忙著自己手中的事物,沒有將其放在心中。
約莫在三月中旬的時候,這位新任的延綏巡撫自京城而來,與其隨行的還有一名自稱為\"恭順侯\"的勳貴。
這兩位欽差一到,便是著手整頓城中的千戶守備所,巡視城牆,這些都無可厚非,本就在情理之中,彼時的百姓們紛紛心中感嘆,看樣子這次是來了兩位好官。
但好景不長,延綏鎮這座才剛剛\"安靜\"不久的九邊重鎮便是再度\"喧囂起來\"。
或許是自持背景深厚,待到摸清了延綏鎮的基本情況之後,巡撫大人和那位恭順侯爺竟是在延綏鎮搞起所謂的\"清屯充餉\"。
早在前些年的時候,彼時的陝西巡撫孫傳庭便率先在西安府實行\"清屯充餉\",雖然也鬧出了些許亂子,但因為背後由朝廷撐腰兼之有秦王府背書,倒也算是有驚無險。
與西安府相比,延綏鎮的情況卻是更為複雜,不僅直面蒙古,軍中勢力也是錯綜複雜。
或許是立功心切,恭順侯吳汝胤竟是不顧延綏巡撫陳奇喻的勸阻,強行在軍中追繳歷年拖欠的皇糧,將被衛所將校侵佔的田畝收回。
前任延綏總兵杜文煥在軍中為官多年,勢力深厚,這些拖欠的錢糧大多進了他的口袋,但其本人卻是早已身首異處,這些錢糧自是無處去討要。
可偏偏恭順侯吳汝胤卻是不管不顧,強行追繳,終於逼得軍中將校譁變,險些生出\"兵變\"。
彼時的延綏巡撫因為巡視其餘諸縣,並未坐鎮縣城,故而未能及時出面解決。
好在這些\"狗急跳牆\"的軍校並未重蹈杜文煥的覆轍,只是發洩了一番心中的憤怒過後,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後,不知所蹤。
餘下的時間裡,仍不斷有士卒在夜間消失。
待到三邊總督孫傳庭聞訊,率兵趕到之後,餘下的延綏士卒竟是不足五千之數,餘下皆是負氣而走。
又驚又恐的三邊總督孫傳庭只得一方面安撫剩下士卒的情緒,一邊飛馬報於朝廷知曉。
在延綏鎮逗留了幾天之後,孫傳庭啟程回返固原州,臨行之際,這位\"封疆大吏\"語重心長的叮囑延綏巡撫陳奇喻,切記不可再度刺激這些士卒,一切以維穩為主。
如今陝北連年大旱,百姓們早已不堪重負,這些心中有怨氣計程車卒一旦被有心人利用,便會瞬間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屆時便是大明真正的災禍。
或許是知道自己闖下彌天大禍,自\"譁變\"那一日過後,恭順侯吳汝胤便是閉門不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