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大鵬飛兮
湖海平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6章 大鵬飛兮,長生:隱居地球,鎮諸天神魔,湖海平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隆基並非庸主,其與李世民一樣以政變起家。
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擁立其父李旦為帝。
這是李旦第二次當皇帝,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之後,而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則執掌了朝政。
李旦試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尋求平衡,但始終無法如願。兩年後,李旦禪位與李隆基。
公元713年,李隆基發動了“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及其黨羽。李旦曾為太平公主求情,但李隆基不為所動。
同年,李隆基改元“開元”,大唐的開元盛世就此到來。
李隆基並非簡單的“太平天子”,其在即位前後經歷過殘酷的政治鬥爭。
這一特點,在其後來一天之內誅殺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中同樣可以顯現出來,李隆基對皇位十分敏感。
太子李瑛被殺後,李隆基召宰相李林甫商議立儲。由於壽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最受恩寵,李林甫便推薦了李瑁。
可是,後來被立為太子的卻是三子李亨,這一點也說明,李隆基一天殺三子絕非簡單的受武惠妃的讒言,其在立太子之事上相當有主見。
這一年是公元738年,開元二十六年。
帝制時代,太子最不好做,勤奮被認為覬覦皇位,懶惰又會被彈劾不適合做儲君。李亨並非李林甫所想立的太子,之後李林甫便成為李亨在政壇最大的威脅。
在李林甫與太子李亨之間的爭鬥中,李隆基基本上不出面阻攔李林甫對李亨的攻擊,他並不願李亨羽翼過於豐滿;同時李亨雖然在李林甫的攻擊下兩次婚變,大受刺激,但李隆基卻並沒有顯出廢立太子之意,他認為李亨的勢力在可控範圍之內。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成為宰相,依然與李亨明爭暗鬥。若非安史之亂爆發,李亨的太子能否熬成皇帝其實仍然是未知之數。
……
高適與李十二、杜甫分別後,又曾投入朔方節度使、幽州節度使的幕府之中,然而志不得伸。
高適苦學進士及第之後,投靠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擔任掌書記,深受哥舒翰器重。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高適輔佐哥舒翰固守潼關。潼關失守後,高適又護送李隆基入川,擢升為諫議大夫。
潼關失守後,李隆基出奔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
公元756年7月15日,李隆基在普安郡(劍州)釋出了《幸普安郡制》。
在這篇詔書中,李隆基以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等節度採訪都大使;以永王李璘為山南東路及黔中、江南西路等節度採訪都大使;以盛王李琦為廣陵郡大都督,領江南東路及淮南、河南等節度採訪都大使;以豐王李珙為武威郡大都督,領河西、隴西、安西、北庭等節度採訪都大使。
這是一個“四分天下”之局,標誌著李隆基開始以皇子來代替邊將領兵。但這一戰略遭到了高適的反對,高適認為這是復“封建”,一旦諸王走出深宮,天下便有分裂的危險。
然而,就在李隆基頒佈這道詔書的三天前,太子李亨已經在靈武即皇帝位,李隆基尚不知情。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李隆基的詔制中看出其對太子李亨的制衡。
如果說此前李亨與李隆基之間尚是皇帝與太子之間的嫌隙,那麼馬嵬驛之變後李亨與李隆基的矛盾其實已經公開化了。畢竟,處死楊國忠尚可忍,但逼死楊貴妃後李隆基肯定很難釋懷。
一個月後,也就是8月12日,李亨的使臣來到四川,李隆基才知道太子已然稱帝。
之後,李隆基承認了這一事實,也同意李亨用“制”的名義處理政事,但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