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不廢江河萬古流
湖海平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5章 不廢江河萬古流,長生:隱居地球,鎮諸天神魔,湖海平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亨也對之耳有所聞,所以就給他封了個左拾遺的小官。
左拾遺雖說是一個從八品的小官,但在皇帝、宰相身邊,接近最高權力中心,對於仕途的發展,極為有利。
就在杜甫剛剛就任左拾遺的時候,宰相房琯因門客董庭蘭受賄而罷相。
這個董庭蘭是房琯家中的一個琴師,但很有名,因為他就是高適在《別董大》中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那個董大。
而房琯官至宰相,只是此一時彼一時也,他曾是李隆基時的宰相,這時雖然仍在李亨麾下效力,但李亨並不喜歡他,擔心在爭奪皇權的鬥爭中,房琯會站在太上皇李隆基一邊來反對自己,因此李亨總想把房琯從相位上拉下去。
恰逢有人告發房琯的門客收受賄賂,李亨以此為由把他給罷相了。
杜甫與房琯是布衣交,情誼情厚。他認為房琯才堪公輔,天子不應該因細故免大臣,便上疏論救,有直斥天子之非之意。
皇帝勃然大怒,幸虧繼任宰相和高適替杜甫求情,杜甫才沒有獲罪,但皇帝將杜甫貶到華州(今華縣)任司功參軍,管理地方上的官吏考課、選舉、祭祀、學校等事務,從此遠離朝廷。
八月,杜甫回鄜州探望家人。從鳳翔到鄜州,滿目瘡痍,一片荒涼。
杜甫一路走來,觸目驚心。當他趕回家裡,看到房屋破敗不堪,妻兒都是滿臉菜色,忍不住痛哭失聲。為此,他寫下了《北征》,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九月底,在回紇的幫助下,郭子儀收復了長安,十月,天子李亨還京。在鄜州過了一段安閒時光後,杜甫帶著家人在十一月返回了長安。
然而,天子已不再信任他。
乾元元年(758)年底,鬱郁不得志的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探親。他順道拜訪了闊別二十年的好友衛八處士,“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離亂年代,相見時難別亦難,杜甫極為珍惜每一次會面。
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爆發,唐軍大敗。
唐軍的鄴城之敗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城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十分可喜。
然而天子李亨歷經權相李林甫、楊國忠專權和安祿山叛亂,多疑成性,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並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唐軍意見不一,竟與叛軍相持到次年春天,而後史思明援軍至,兩軍交戰時又逢突如其來的沙塵暴遮天蔽日,唐軍遂在鄴城大敗。
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逃歸各自鎮守。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佔領洛陽周邊。
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叛軍南下。
這一戰之後,官軍散亡,兵員亟待補充。於是朝廷下令徵兵。
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親眼目睹戰爭蹂躪之後的生靈塗炭、滿目瘡痍,人民生離死別的苦難在他眼前輪番閃現,感慨萬千,又遇到沿路徵兵拉壯丁,杜甫寫下了史詩《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乾元二年(759)夏,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夜嘆》:“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鉅細,自適固其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