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朱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龐統逞兇!,火燒烏巢?我轉身燒了曹操大本營,火神朱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善,無害為君子也。”

“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謂兇。故長短小大,善惡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

“荀子都說,看人不能看相貌。因為判斷藉助相貌判斷一個人,是最膚淺的。”

“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越勁,百人之敵也,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戮,後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議論之卑爾。”

“荀先生啊,這是荀子的觀點。”

“你祖上都已經說的很清楚,莫非,你不認可荀子的學說?如果真是這樣,那我承認你的話,那也無妨。”

龐統神色平靜,一番話,卻是平地起驚雷。

一個個看向龐統,大為驚訝。

袁尚臉上露出讚許神情。

辯論,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龐統的高明機變之處,就在於最後,搬出荀家的老祖宗荀子來,直接打荀諶的臉。

漢以孝治天下。

荀諶敢非議老祖宗荀子,荀家就不會認可荀諶。

當然荀諶的話,其實是一個普遍的道理。

天下君王,乃至於天下人都要看臉,這就是現實。只不過到了理論辯駁,沒有哪個大儒名士,會承認自己把看臉放在第一位。

任何人,對外宣傳的口徑,肯定說把德行放在第一位。

袁尚又看向荀諶。

接下來,荀諶會怎麼應對呢?是繼續辯駁?

還是認輸。

荀諶面色一變再變,猶豫片刻後嘆息一聲,拱手道:“龐士元善辯,在下服了。”

說著話,荀諶退回坐席。

袁尚環顧眾人,微笑道:“荀先生已經見識了龐統之才還有人來討教指點嗎?”

“在下逢紀,有一疑問,請徐庶徐元直賜教。”

逢紀也跟著站出來。

逢紀是袁紹身邊的名士,也是袁尚的人。

如果袁尚的麾下謀士少,就必須藉助逢紀等人,可是如今,突然來了兩個謀士,逢紀也感受到了壓力。

打壓徐庶,勢在必行。

徐庶一步踏出,不卑不亢道:“逢先生,請賜教。”

逢紀正色道:“徐元直出自荊州,和龐統是同門嗎?”

“不是!”

徐庶搖頭回答,泰然道:“在下寄居荊州,時常在鹿門山聽龐德公講學。”

逢紀問道:“那麼,你師從何人?研究什麼經典呢?”

這一番話,是詢問徐庶的師門,以及師門傳承的學問。

自春秋戰國以來,詩、書、禮、易、春秋,各有研究的人,譬如鄭玄,主攻古文經學,同時兼顧今文經學。

在經學造詣上,無人能出其右。

譬如當今的國丈伏完,伏家專攻《尚書》,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諸子百家的典籍被焚燬,而伏家的老祖宗伏勝,在秦朝時是博士,專門研究《尚書》。

當時天下焚書,伏勝藏匿了一卷《尚書》在牆壁中,得以儲存尚書的部分內容。

漢文帝繼位,專門派晁錯到伏勝的家中請教,才有後世的《伏生授經圖》。

後世尚書學者,大多數都傳自伏家,所以有‘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有《尚書》而無伏生,人亦不能曉其義。’

除此外,《公羊春秋》、《呂氏春秋》等,實際上各門學問,都有家族的淵源,主要的經學解釋權,都在大家族的手中。

這是逢紀的意圖。

要刁難徐庶的出身,以及徐庶研究的經典和學問。

你一個沒有師承的人,要立足很難。

袁尚聽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