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3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下),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輕的蒙古北安王,此時臉上滿滿的都是凝重深色,顯然對於戎馬生涯並不長,但是卻取得了很多勝績的北安王那木罕來說,眼前蒙古將要面對的戰鬥,也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那木罕點了點頭,那千夫長急忙說道:“王爺,大汗讓您抓緊過去。”
“嗯?”那木罕怔了一下,急忙調轉馬頭,或許以他北安王的身份,可以不在乎這一個小小的千夫長,但是他不能不在乎下達這個命令的人。自己的父親,蒙古的大汗,曾經帶領著蒙古走向極盛,卻又不得不面對之後衰落的男人。
蒙古大汗,忽必烈。
正如葉應武所猜測的那樣,對於大明來說,此次北伐事關一個王朝的生死存亡,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讓葉應武多年來的努力付之一炬。而同樣的,對於蒙古人來說,也是這個道理。葉應武都已經御駕親征,忽必烈自然也沒有躲在後面的道理。
蒙古大汗親臨一線,是在成吉思汗時代留下來的傳統,但是這傳統很快就因為蒙哥戰死在釣魚城下而成為史。蒙哥戰死之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權奪位,導致蒙古爆發了多年內戰,這也使得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南宋竟然憑藉著多年來的積蓄,一下子有了和蒙古抗衡的戰力,甚至葉應武也實際上是全盤接收了南宋的這些遺留,方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上。
所以蒙古吃一塹長一智,自然充分意識到大汗的存在對於整個王朝穩定性的關鍵作用,所以年少時候經常率軍征戰、所向披靡的忽必烈,迫於這種壓力和限制,已經有很久沒有出現在戰場上了。
忽必烈並不像成吉思汗那樣喜歡事必躬親,所以一向都是放權給前線的將領,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容不得忽必烈放權,整個蒙古除了忽必烈,似乎也沒有人未曾在大明手下吃過敗仗。
更何況此戰關乎蒙古百年來的基業,忽必烈就算是膽大包天,也不會在後面穩如泰山的坐著,尤其是葉應武即將趕到前線。如果說伯顏和史天澤等人還有本事對付大明其餘主力戰軍的話,那麼在葉應武面前,蒙古所有的將領都會束手無措。
不僅是因為葉應武多年來的戰績和手底下的滾滾人頭鮮血,更因為葉應武以皇帝之威君臨戰場,對於大明士氣的提升和蒙古士氣的打擊都是難以想象的,本來蒙古就處於弱勢,只能依託地利節節後退,如果再喪失了氣勢,那麼等待蒙古的就只有滅亡這一種可能。
那木罕等人很清楚,伯顏和史天澤很清楚,忽必烈自己更清楚。
如果現在自己不出戰的話。等待蒙古的可就不只是混亂,更有可能是徹頭徹尾的滅亡了、
所以當忽必烈打算同樣御駕親征的時候,沒有人反對。
金帳馬車緩緩的向前行駛,而簇擁在金帳馬車周圍的蒙古騎兵,都是微微低頭,表示對大汗的尊敬。
那木罕在金帳馬車前停下來,快步走上馬車。
剛剛掀開簾子,就聽見輕輕的咳嗽聲,那木罕頓時微微皺了皺眉,在大汗金帳當中,有膽量咳嗽的也就只有大汗本人了。忽必烈算到今日實際上也就是五十多歲,絕對算不上老,甚至相比於很多古代帝王,還處於全盛時期。甚至就在幾年之前,忽必烈還很健康,日理萬機做不到,但是維持整個偌大帝國的運轉還是沒有問題。
可是就是在這幾年,忽必烈身上的生機和活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那木罕很清楚是為什麼。這幾年隨著葉應武的崛起,蒙古在整個中原戰場上節節敗退,忽必烈看上去還能夠正常處理軍政事務,甚至還主動寬慰那些吃了敗仗的官員將領,但是實際上只有那木罕這些忽必烈信任和親近的人才知道,這幾年忽必烈又承擔了多少壓力、
畢竟這是他的汗國,畢竟這是他的天下。忽必烈承擔的不只是失敗。
如果說華夏三百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