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6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吩咐一句,接著看向李驥說道,“這船上運送的是整個南洋一年三季之中兩季的糧食,足夠維持三支主力戰軍作戰兩個月,是大明北伐的最大依憑,現在某全權託付給巡撫了,萬萬不能有絲毫差池。”
李驥露出一抹笑容:“這個李將軍放心便是,朝廷的旨意剛剛下來,沿線的州府就已經全都打起了精神,尤其是現在朝廷還在全力推行紙鈔,吏部、戶部都有專員下來,明裡面禁衛軍、暗中還有六扇門雙重保護,誰敢不聽令直接就摘了官帽走人。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轉運糧草、招呼大軍,一切必然萬無一失。”
“這就好。”文官體系中的事情李芾並不關心,而且他知道自己不應該關心的絕對不能去關心。只要聽到李驥最後這一句保證,他也就放心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箭在弦上的大明來說,這些從南洋收上來的糧食甚至要比北上支援的宣武軍來得重要。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糧草,天武軍、鎮海軍這些赫赫威名的大明主力戰軍、虎狼之旅,也只能乖乖地趴著。而且李芾也知道,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批糧草的抵達,葉應武可能也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北伐。
這一批糧草說來也巧,南洋地域廣闊、天氣炎熱,在這裡種植水稻甚至可以做到奇蹟般的一年三熟,最是符合大明現在所需。更何況在南洋,華夏漢人的移民佔據少數,主要耕作的人口還是南洋土著奴隸,對於這些奴隸自然就沒有什麼好優待的了,只要滿足其吃飽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所以這也使得南洋的糧食在收穫之後有大量的存餘。
南洋天氣潮溼炎熱,不利於糧食的存放,也根本不可能像當初隋煬帝那樣修建眾多的糧倉,糧倉中的糧食甚至可以儲藏十多年二十年。所以在兩季糧食收穫之後,南洋行省就直接組織收購糧食,因為糧食數量極多,所以收購的價錢幾乎連中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南洋民間對於這種收購行為也很是支援,畢竟如果不收走的話,自己賺不到錢不說,這些糧食恐怕也要爛在那裡了。
南洋行省在收購到充足糧食之後租賃大量商船運輸北上,再加上調遣北上的宣武軍,正好組成了這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而為了以防萬一,南洋艦隊也不敢怠慢,特意抽掉了一支精銳船隊護送。
事關大明北伐大計,稍微一個疏忽就是掉腦袋的責任,無論是李芾、白怒濤還是李驥,都承擔不起。
雖然南洋一年三熟的大米在口感上卻是不怎麼樣,又不適合遠距離征戰攜帶和烹飪,而且對於長久駐紮在北方,已經漸漸習慣北地水土的軍隊來說,也不是可口的食物,但是至少可以解決大明北伐缺少糧草,甚至有可能不得不就地取糧的窘迫情況。
有,終歸要比沒有來得好。
畢竟大明兵鋒所指的山西、河北和幽燕等地還是以漢人為主,大明北伐打的旗號就是收復失地、解救漢家百姓,所以如果向這些沉淪胡塵百年甚至三百年的北地漢人徵收糧食,簡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臉。
更何況北地雪災,百姓家的存糧幾乎都被蒙古韃子搶掠一空,就算這樣蒙古人依然不足以維持駐軍口糧,現在又是春耕開始,夏收尚未來,屬於青黃不接最艱難的時候,搶人的糧食和殺人已經沒有什麼二致,並且按照大明兵部、戶部的估計以及前面錦衣衛和哨探送來的訊息,北地民間已經是十室九空,能逃難的都儘量向南逃難,進入大明在山東等處的領地了,不能逃難的不是被搶糧的蒙古人殺乾淨,就是都被拉了壯丁。
所以北伐就地徵糧和徵集不到糧草似乎沒有什麼區別。
不過楊霆以及後面陸續走上前的宣武軍軍長、師長們更關心的自然還是那些在南京等待著他們的新式火器。
大明火器的研發,素來是為了應對更加強大的對手和更加難以克服的地勢情況。並不會因為某支主力戰軍是不是精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