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8章 學院派系的崛起,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自隋唐以來施行的科舉考試製度給予了天下士子同樣的機會,但是不得不說,擁有更多資源的世家顯然更容易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比如唐代赫赫有名的聞喜裴家,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朝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九品中正制這種完全依靠世家來輸送人才的選拔人才政策,但是實際上多少對於世家的人還是有依賴的,不說別的,都昌江氏能夠一門出“三古十二齋”總共兩代十五名朝廷命官,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而前朝權臣賈似道,也是出身望族賈氏,祖孫三代都是朝廷大員,由此可見,世家即使是到了南宋末年依然有著極高的存在和對朝廷輸送人才的作用。
而相應的,朝廷的大權實際上也有相當一部分落在了世家的手中。
現在葉應武透過建立學院以培養各行各業人才來執掌天下大權和制定針對不同行業政策的舉動,可以說是進一步給予了寒門苦讀之人、甚至是三教九流之中的奇人異士一個出頭的機會。
當然這也能夠極大地幫助大明向著多元化發展,否則葉應武並不知道在自己百年之後,大明會不會有如歷史上那樣目空一切,將先進的科技看作奇巧淫技,甚至走向閉關鎖國、自取墮落的極端。
所以葉應武必須要從根源上對這一切進行改革。
或許文天祥他們並不知道葉應武是怎麼想到這樣變革的,但是他們在看到葉應武這樣的規劃時候,就已經明白過來陛下的用意,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大明不能再走前宋的老路子了,既然科舉制度沒有辦法真正的遏制世家所擁有的優勢,那麼就必須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對大明現有的人才選拔制度進行改革,至少相比於什麼都不做,葉應武是在進行嘗試。
天下這麼大,道路這麼多,總得有人去試一試,既然現在葉應武已經做好了前去闖一闖新道路的打算,那麼文天祥他們自然並不介意陪同,畢竟從興**到現在,他們當初跟著葉應武走這麼一條道路的時候,又有誰曾料到過會一步步如此境地?
這一條篳路藍縷開闢出來的道路,沾滿了一名名明軍將士的鮮血,也灑滿了文天祥他們的血汗,既然葉應武打算繼續向前,那麼何妨陪著他一起走下去?
畢竟從興**到南京再到幽燕,這麼長的路,都走過來了。
葉應武目光炯炯,看著下面的文武大臣,而文天祥他們也鄭重看著葉應武,目光之中帶著堅定。
一如多年之前鄱陽湖上。
文天祥等人之後,各地行省和州府派來的代表官員也都紛紛站出來,最後只剩下了昝萬壽和張全等之前站出來反對李嘆的寥寥數人。
張全有些詫異的環顧四周,雖然他並不清楚世家在地方州府上到底有多少人,但是他也知道,之前大明向北推進的速度很快,在運輸上主要依靠的是各地商賈的車馬船隊,而在快速組建地方州府管理機構上實際很大程度依賴的是當地的世家,這也是為什麼葉應武在最後一次做好準備北伐幽燕之前,甚至派遣了部分禁衛軍陪同御史臺官員到地方巡查。
其實有一定原因便是擔心這些倉促提拔上來的官員因為良莠不齊而搞出什麼事端。
可以說世家之所以一直讓葉應武有所忌憚,甚至還有威脅葉應武的實力,就在於他們在地方上掌握了大權,從而才能在中央實際上以葉應武的親信官員佔據多數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禮。
就算是當地州府主政的知府和通判之中只有一個出身世家,那麼此次前來參加大朝會的地方官員之中至少也應該有一半,哪怕是三分之一的地方官員站在世家這一邊。
可是現在呈現在張全眼前的卻是另一種讓他怎麼都想不到的情況。
看著那些滿臉鄭重、大聲附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