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7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軍騎兵自煙塵之中突出,在整齊的口令聲中,一支支馬槊緩緩端平。戰馬在河灘上飛馳,而大明的赤色龍旗則在狂風中舞動。
頭頂上的烏雲越來越低,彷彿都快壓到山坡上,也快壓在騎兵手中高舉的旗幟上,這些追隨著葉應武南征北戰,見識過無數大風大浪的禁衛軍騎兵眉頭都不皺一下,只是拼命策馬向前,馬槊閃動著寒光,當和同樣衝鋒的蒙古士卒狠狠相撞的那一瞬間,準確無誤的刺穿胸膛,蒙古人寬厚的胸膛在這長長的馬槊面前也顯得有些單薄,快速向前賓士的明軍騎兵帶動著馬槊上的屍體不斷向前,屍體不斷的和後面計程車卒相撞,一名一名的蒙古士卒被馬槊刺穿,鮮血順著傷口也順著槍桿流淌、
狂奔的戰馬,唿嘯的勁風,最後不是那些屍體在不斷地拖拽和撞擊之中四分五裂,就是馬槊因為承受不了這麼強大的下墜力道而斷裂。只不過失去了馬槊的禁衛軍將士沒有絲毫的畏懼,面對那些怒吼著以為有機會撲上來的蒙古士卒,一把把雪亮的馬刀同時抽出,揮舞之間帶著凜冽的風聲。
禁衛軍騎兵雖然不斷武裝到了牙齒,但是畢竟是大明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也是葉應武的護衛親軍,其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百戰都,當初葉應武以五百百戰都大鬧臨安城,徹底創下了這支精銳騎兵的名號。對於財大氣粗的大明來說,給自家最精銳的騎兵隊伍配備的當然都是最好的兵刃,而且馬槊和馬刀都配備,所為的自然就是增強騎兵的突擊能力。
對於騎兵來說,一旦喪失了速度這個最大的優勢,那麼就很容易被四面八方包圍的步卒齊心協力而消滅,當初南宋對付北方騎兵就是採取的這種戰術,以巨斧噼砍馬腿,將騎兵的速度強行降為零,然後藉助自己的兵力優勢,步兵一擁而上,從而達到能夠阻擋騎兵前進的目的。
當然這樣的戰術看起來總是有一種深深的無奈,畢竟這對於士卒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有著很大的要求,即使是南宋有著極高的軍餉,也很難保證有這麼多的將士願意在戰爭中為國家拼命流血。
如果南宋有足夠的戰馬,肯定不會使用這種拼命一般的打法。等到了大明,透過從蒙古繳獲以及佔領河西等養馬地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戰馬,這也就意味著明軍已經完全可以放棄之前那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戰術,轉而組建自己的騎兵隊伍用來對付蒙古步卒甚至是蒙古騎兵。
而大明繼承南宋衣缽,在騎兵建設方面並沒有充足的經驗,不過好在大明還有葉應武,雖然葉應武是一個十足的文科生,但是他對於騎兵的組建以及戰術的研究也算得上是行家了。
大明組建的騎兵因為戰馬的原因終究還是數量有限,所以為了保障以數量不多的騎兵達到一定的戰略目的,葉應武也只能採取“精兵路線”,畢竟對於大明來說,什麼都缺,就是這錢不怎麼缺。
想要保障騎兵的作戰質量,就需要保障騎兵的突擊速度,而從漢唐流傳下來的馬槊顯然在這方面並不是上好的兵刃選擇,蒙古騎兵習慣了的馬刀才是。因為馬槊刺穿敵人胸膛之後,還需要抽出,中間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個減速的過程,畢竟馬槊不像是歐洲的騎槍,都是一次性的。而馬刀則不同,噼砍了之後完全可以順勢離開敵人的軀體,衝向下一個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騎兵的衝擊速度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單單從保證騎兵的速度方面來看,馬槊比不上馬刀。
但是明軍也必須要藉助馬槊的長度優勢,從而彌補和蒙古步騎相比在短距離拼殺上的不足,也彌補在馬術上和這些馬背民族相比的不足,所以馬槊的列裝還是很合理的。只不過時代改變了,敵人也改變了,就算是手持馬槊的明軍將士,一旦速度慢下來,也很容易被蒙古騎兵擊殺,畢竟一旦蒙古騎兵憑藉其優良的騎馬技術進入到明軍將士的內圈,只剩下槍桿的馬槊很難對其造成殺傷,而且近距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