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6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上),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行禮,但是他站在這裡,就有一種難以掩飾的上位者威儀,風吹捲衣袖,更是為老人平添幾分仙風道骨的姿態,讓老人給人一種久經滄桑而又在最後看透紅塵、大徹大悟的感覺。

葉應武點了點頭,姚樞實際上是他下令請來擔任大明山西行省安撫的。在中國史上,這也應該算是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老人了,年幼的時候便遊大漠,後來更是得到忽必烈的重用,追隨忽必烈南征北戰,參與了忽必烈一生中最成功的大理之戰,後來姚樞也進入蒙古朝廷的中樞,成為中書左丞,是實打實的重臣,只不過姚樞一生都堅持“保護漢人”、“不加重賦稅”等原則,一旦有人提出此議題,便以理力爭,也因此得罪了大多數的蒙古族高層,使得蒙古族文武將其看作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而李之亂後,忽必烈對於漢人的猜忌更加嚴重,並且對於前線蒙古將領對漢人的迫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姚樞在大怒之下在朝堂上舌戰群獠,奈何忽必烈最後還是沒有在意他的言論,姚樞因此負氣離京。在河北和山西等地為官,考慮到他的立場和言行,所以實際上都是些無足輕重的清貴官銜,一來可以安撫當地百姓,二來也給這個為蒙古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人一點兒安慰。

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緊迫,忽必烈不但加重賦稅,甚至還縱容軍隊對漢人進行搶掠,姚樞上書勸諫無果之後,掛印而去,告老還鄉,就此隱居於山西境內。因為他德高望重以及這些年來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就算是當地官府對於這個老人也要禮讓三分,只要是姚樞插手的事情,就算是官府想要偏袒蒙古人也沒有辦法。

這也使得很多當地百姓在蒙漢矛盾之中都尋求姚樞的幫助,姚樞也拼盡全力保護他們,雖然家財這些年散的七七八八,但是在眾多百姓心中,她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活菩薩”。

等到蒙古軍隊從草原南下,更是在山西一帶大肆搜刮糧草,百姓怨聲載道,而姚樞調節蒙漢矛盾的半生心血也付之東流。一氣之下姚樞請求面見忽必烈,但是忽必烈一直沒有搭理他,一來當時忽必烈的身體原因已經容不得他過多的操心這些“瑣碎”事務,畢竟蒙古馬上就要和明軍決戰,二來當時蒙古大軍的糧草依靠在蒙古草原上轉運來的那些已經遠遠不夠,所以如果不在地方上搶掠的話根本難以為繼,所以忽必烈一直讓姚樞吃閉門羹。姚樞到底也算得上蒙宋之交的傳奇人物,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之後大明和蒙古在沁水決戰,蒙古因為幽燕已經丟失的緣故,不得不大規模撤軍,而太原府等地也被明軍不戰而盡數收入囊中,隱居於太原府城外的姚樞被葉應武派遣的禁衛軍騎兵請到太原府,由大明上柱國張世傑出面,拜為大明山西行省安撫,總管山西民政。姚樞也沒有多家推辭,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走馬上任,幫助明軍出榜安民、穩定民生、恢復經濟。

可以說短短半個月太原府就能夠恢復到現在的規模,姚樞功莫大焉。

對於姚樞葉應武還是有不少好感的,否則也不會派遣人請他出仕。在另外一個時空中,姚樞也是在朝堂上為了漢人之安全和忽必烈力爭,不過到最後忽必烈還是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姚樞被貶之後鬱鬱而終。

可以說姚樞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並不是將蒙古鎮的建設成為一個龐大的、以蒙古族為中心,以漢人為奴役的帝國,而是一個多民族共融類似於唐朝的中原形式的王朝,從而盡最大可能能夠保護漢人的安全,讓漢人能夠在異族的鐵蹄下依然存活下去,維持華夏文化的薪火相傳。

當發現自己的目標難以實現的時候,姚樞並沒有像張弘範等人繼續為蒙古賣命,而是出走京城,在地方上為官,以丞相之尊往來地方,實際上所為的就是盡最大可能保護一方百姓。

對於這樣的人,葉應武自認為還是值得尊重的,畢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港片:出獄當天,十萬幫眾相迎!

本寶寶一米七

鳳舞求凰訣

一葉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