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章 運河通南北,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京府知府趙溍有些慌張的穿過自家庭院迴廊。
前面後面跟隨的僕人都是躡手躡腳的,動作甚是輕巧,顯然不想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趙溍原來在前宋官居江南東路提舉常平事務、建康府知府,看上去身居要職,但是實際上擔任過這個職位的人都清楚,在這個職務上面還有江南東路安撫使、江南東路轉運使等等人壓著,更主要的是地方上建康府屯駐大兵統帥、沿江制置大使等武將也不會聽從一個小小提舉常平知府的命令。
所以趙溍的身份地位就很尷尬,說得簡單一點兒,實際上就是一個給建康府屯駐大兵轉運糧草的轉運官。而且饒是伺候舒服了那些兵將,真正等蒙古韃子殺過來的時候他們也不一定真的嗷嗷叫上戰場,一觸即潰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所以對於這個苦差事,趙溍寧肯不幹。
然而他本來就是志大才疏之輩,要真的想要找一個官場要職也沒有那麼簡單,所以只能這麼憋屈的待著,至少有官做總比沒官做來得好。
不過趙溍這個建康府知府沒有上任幾個月,天就變了,曾經因為襄陽大捷而回光返照般強盛輝煌的大宋,終於在葉應武的故意放水和蒙古韃子的存心突襲之下煙消雲散。
一個王朝轟然倒塌,世道紛亂,正是英雄施展才能的時候,也是精明之人投機倒把的時候。趙溍自問不是英雄,但是也算得上半個精明之人,所以他很快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站隊。因為建康府距離當時葉應武所在的湖州並不遠,所以趙溍向葉應武效忠的奏章快到第二天就出現在葉應武眼前。
對此葉應武自然也是多加讚賞,而趙溍在大明建立之後,施施然走馬上任南京知府。看上去趙溍和之前的建康府知府官職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傢伙是佔了便宜的。
雖然還是這座城,不過現在大明已經將戰線推到了河洛,南京城不再是前線,並且因為大明都城在此處的確立,所以日漸超越臨安,成為江南第一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堂堂天下第一州府,單單是從州府地位上,都城就已經高出起於州府一截。
更何況歷朝歷代對於前朝舊臣,很少有放心大膽直接任用為要職的,大多數採取的辦法都是先明升暗降,隨便給個清貴的職位考量考量他們,而現在趙溍卻是當仁不讓的坐上了都城知府的位置,這顯然是皇上對他信任有加,就連基本的考驗都沒有了。
皇恩盛隆,要說別人不嫉妒眼饞那是不可能的。這也使得趙溍自家的苦衷就只能自家藏著。南京知府,從表面上看去這絕對是光鮮職務,但是實際上官場老油條們都明白,這個職務實際上很悲催。
所謂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鄰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知縣如此,知府也是如此,而趙溍就是那個上輩子“惡貫滿盈”的傢伙。因為要知道南京現在是大明的帝都,是偌大國家的中心所在,不但皇帝陛下在此,達官貴人更是雲集,甚至可以不客氣的說,大朝會退朝的時候,每一個從大殿裡面走出來的官員,隨便跺跺腳都能夠讓趙溍抖三抖,可以說只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陰溝裡翻船。
所以這樣一個提心吊膽的活計,那些官場老油條們素來避而遠之。
這幾天趙溍也有頭疼的事情,而且不止一件,比如說神衛軍在京城當中的府衙和翰林院新組建的畫院在劃地上存在衝突,雙方爭吵激烈了就直接擼上袖子打架。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更何況是動手打架。當即三十多個翰林院畫生和官吏被十多個神衛軍士卒打的滿街亂跑,最後只能鬧上南京府來。
這翰林院和學士院素來同氣連枝,並掌管天下文脈,諸多當世大儒都在此處;而神衛軍又是京城除了禁衛軍以外唯一一支駐軍,平時負責全城防衛,全軍剛剛從山東和南洋回來,一個個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