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有城巍峨(下),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既然劉整是前來挑撥離間的,那麼按理說就不應該急匆匆的攻城。可是劉整偏偏反其道而為之,他的三千步騎剛剛退回去不到一個時辰,已經休整得差不多的蒙古大軍就已經呼嘯而來。
此時已經是黃昏,夕陽灑滿天地,而一面面象徵著蒙古大軍的黑色旗幟在遠方肆意的飄揚,馬蹄踐踏著土地,一列列騎兵向前推進。而在他們的後面則是大隊的步卒簇擁著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
城上本來還心思重重地南宋官吏,這個時候卻也不敢掉以輕心了,只能先將剛才劉整帶給他們的震撼先拋到腦後,全心全意的將眼前這次來勢兇猛的進攻打退再說。
按照原來的部署,王世昌和劉雄也急忙帶著麾下兒郎向另外幾個城門跑去,雖然瀘州只有東門一面面向敵人,但是難保有什麼意外發生。更何況大江之上還頗為沉靜。
劉整此時進攻的確是出乎意料,剛剛從城上退下去還沒有來得及喘一口氣的宋軍士卒在咚咚作響的鼓聲中再一次飛快的衝上城頭,各式各樣的火器弓弩也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就緒。
瀘州守軍畢竟是瀘州守軍,這也應該算是南宋少有的一支精銳了,正是憑藉著從達州到瀘州再到重慶府和合州釣魚城一線的精銳士卒,南宋才能夠在川蜀防線上硬生生守了那麼久,並且還有一個蒙古帝王在釣魚城下殞命,最後不得不逼迫著忽必烈改變原有的方案,集結大軍從襄陽南下。
蒙古大軍來得很快,衝在前面的三個騎兵千人隊幾乎是在轉瞬之間就已經長驅到了宋軍射程之內。雖然大多數宋軍將領根本區分不出蒙古騎兵的差別,但是葉應武卻細心的發現這三支千人隊實際上都是由色目人甚至女真人等附庸於蒙古的種族組成的,就連他們的旗號上面也不全是蒙古文字。
蒙古鐵騎連年征戰下來,能夠儲存的精銳自然也不會被劉整當成炮灰拿來試探宋軍。這三支千人隊想來也是為了探清宋軍的陷坑所在,稱呼一聲“炮灰”倒也沒有什麼過分的。
各段城牆上都傳來了清晰鎮定的呼喊命令,緊接著床子弩、神臂弓,宋軍賴以摧折北地騎兵的強弓勁弩在這個時候一點兒都沒有保留。密集的箭矢從蒙古騎兵中呼嘯橫掃。
無數的人慘叫著落馬,但是隨著一面面旗幟的迎風舞動,更多的騎兵緊隨而上,手中單薄的盾牌也拼命的舉起,心中希冀能夠阻擋住幾支箭矢。雖然高達和葉應武是臨時挖掘的陷坑,但是並不代表陷坑的數量就會少,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坑窪不平對於蒙古騎兵衝鋒是難以抗拒的阻攔。
而這些陷坑當中,也不只是有簡單的竹籤子。
轟鳴聲四起,各式各樣已經預先埋在地下的震天雷、火藥罐在這個時候發揮了應有的威力,這些原始的地雷火器甚至沒有統一的形狀和火藥的劑量,但是並不妨礙它們在這個時候肆意的怒吼!
密集如雨的石塊緊隨著箭矢劈頭蓋臉砸下來。和蒙古進攻襄陽時一戰定乾坤用到的“回回炮”不同,宋軍的投石機還是比較原始,所使用的也不是那種巨大的石塊,而是一網兜一網兜的碎石。但是當這些大如拳頭的石頭從天而降的時候,感覺自然也是不好受。
宋軍器械的精良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了應有的威力。而遠處蒙古大軍當中也是旗號變動紛紛,一支支整齊化一的千人隊開始向前移動,直直的向著前方這座雄城。
蒙古三千馬隊最後平安地從瀘州城外退下來的只有不足一千五百人,但是正是這過半的傷亡,將整個瀘州城外的陷坑都已經填平,蒙古士卒可以踏著自家袍澤的屍體從容前進。
與此同時,大江之上,張世傑還沒有來得及調動船隻支援瀘州城,下游哨船就已經急匆匆的送來情報,渝水水師距離瀘州已經不足五里,而且他們的哨船同樣猖狂,張世傑派出的十多條哨船竟然只有這一條來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