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死的瘦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明謀,紅樓蘊大爺賈蘊,撐死的瘦子,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賈蘊沉吟片刻,梳理了遍思路,旋即說道:“這些鹽商既然捐了銀子,於民有功,既如此,合該嘉獎,下官建議,以欽差的名義,照著認捐簿子名單,依次發放“樂善好施”的燈籠,令其掛在門前,無欽差命令,不得摘下,供百姓讚揚。
其次,下官帶人去接管揚州大營,命其一部入城協防治安,鹽政衙門的鹽兵、揚州府衙的衙役,皆協防治安。
待一切安排妥當,派人混入災民,言及災民不得騷擾小戶百姓,但可去有“樂善好施”燈籠的府邸討要吃食,
只要是不搶劫、不殺人、不放火,便由災民去鬧。”
此刻的忠順王心思不在棋盤之上,手中的白子繞著指尖徘徊,一旁的林黛玉也不言語,默默地等著落子。
揚州城雖然官位不少,但無法管理好成千上萬的災民的,大量缺衣少食的災民若是入了城,搶劫偷盜這類的事情肯定不會少,更嚴重點還有可能會發生民變,到時候不僅災沒救成反而有可能把自己給搭進去,所以一般的地方官員遇到這類事情便會在在城外設個粥棚什麼的救救災,遇到黑心點的直接就派人向城下射箭將難民趕走,讓他們到別的地方去,絕對不會出現讓難民大舉入城的事情發生的。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官員肯讓難民進城,城內的居民還不同意哪,成千上萬缺衣少食的難民進城換誰能放心?
地方官員只要維持了他所轄地域的安寧沒有讓災禍蔓延,到時候皇帝不僅不會詰難他反而會因為他阻止了災禍蔓延而嘉獎他。
所以說,像遇到災民,地方官員都不會讓災民入城,此時的揚州便也是這般情形。
城外數萬災民,若是湧進揚州城內,絕對是一場禍患。
而且揚州開放城門納災民進城,附近縣城的災民聽說此事,定然是蜂擁而至,到時災民越多,禍患越大……
即便賈蘊帶兵進入揚州城內,怕也是照看不周,恐成禍事,一招不慎,極有可能被崇明帝問責,干係重大。
“你可擔保災民不會暴亂?”忠順王猶豫地問道,顯然心裡不大讚同。
賈蘊直說道:“這些災民也只是為了一口吃食,有兵丁巡邏,鬧不出大事。”
鬧不出大事,那也就是說“小事”保證不了,興許某些“偷雞摸狗”之輩鋌而走險,鬧出什麼事端來也說不準……
頓了頓,賈蘊補充道:“若是不聽勸告,殺一儆百便是……”
賈蘊說出此番話,語氣盡顯冷漠,連一旁靜默的林黛玉都不由地心裡一顫……
忠順王也覺得此事不妥,既擔了個煽動災民之罪,還得擔著屠戮災民之罪,若被告了上去,怕是干係不小……
“本王事來賑濟災民的,不是增添罪孽的。”
忠順王不滿地說道,顯然是對賈蘊提出的法子不滿意。
賈蘊倒是毫不在乎,回道:“災民自然要賑濟,可那些鬧事的人,不在災民之列,處置便處置了。
災民和亂民,此兩點要分得清楚。”
賈蘊的話很簡單,本份地待在城裡討食,那你就是災民,若是鬧事,那就是亂民,對待亂民,必用雷霆手段。
忠順王沉默不語,賈蘊此刻所展示的樣貌,與以往截然不同。
以往賈蘊給人的印象是耿直,可如今卻是冷漠,著實是令人想象不到。
對此,賈蘊卻不以為意,身處邊關四年,若是個“聖母心”的人,賈蘊著實活不下來,對待敵人,絕不可心慈手軟。
數以萬計的災民,若是不以嚴酷的手段治理,誰還敢放進城內?
這些活不下去的災民,鋌而走險實屬正常,說不得其中某些動歪心思的災民還想趁機發筆橫財。
若想遏制住他們心中的惡念,只有“心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