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國殤,凡塵如夢,陳小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道:“兄長,沒想到我還是來晚了一步,大將軍與鍾會相持,怕是分不出救兵來回援成都,要不我去東吳求救。”

諸葛瞻深深嘆了一口氣,道:“看來也只有如此了,我派人護你殺出重圍。”

阿蔓潸然淚下,不忍心就此離開,道:“兄長,你多保重,等我回來。”

沒想到這次告辭竟然成了永別。諸葛瞻等待救兵遲遲不來,城中糧草消耗殆盡,長嘆道:“我內不能制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今兵馬困頓,只好拼死一戰!”說罷披掛上馬,留下諸葛尚、黃崇、張遵守城。鄧艾且戰且退,諸葛瞻奮力追殺,突然四面伏兵出現,將諸葛瞻圍在中心,魏軍的弓弩手萬箭齊發,不少蜀兵被射死,諸葛瞻也中箭落馬。諸葛瞻不願意成為俘虜,拔劍自刎而死。諸葛尚看到父親陣亡,嘆道:“我父子蒙受國家重恩,不能斬殺宦官黃皓,讓國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導致今天的失敗,我還活著幹什麼!”於是匹馬單槍衝入魏軍,身影湮沒在滾滾人流之中。

鄧艾將蜀漢將士的屍體築成京觀,守城計程車兵看到後,盡皆膽寒。黃崇與張遵、李球商議道:“我們是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如今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果投降,雖然可以保全性命,但是對不起成都的百姓,如果守城,那麼將城破身死。”

張遵憤然道:“既然如此,我願意以身殉國,不能玷汙了祖父的英明!”

李球也表示決不投降,保留著蜀漢最後的倔強和軍人的血性。

綿竹城還是破了,但是蜀漢將士卻譜寫了一曲亂世的悲歌。黃崇、張遵、李球盡皆殉國,鄧艾命人將幾人連同諸葛瞻父子厚葬,因為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對手。

前線戰敗的訊息傳到成都,整個朝廷震驚不已。過了綿竹,到成都已經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朝中大臣分成三派,一派認為應當逃往南中,憑藉南中有利的地形與敵人周旋;一派認為應當投奔吳國,以後伺機再出兵復國;而以譙周為代表的主流一派主張投降魏國,因為無論是逃往南中還是投奔東吳,都無法與魏國相抗衡,將來再戰敗投降則是二次受辱。

劉禪甚是懊惱,當初重用黃皓不過是想用他制衡各方勢力,沒想到卻因此誤國,逼走姜維,導致漢中、成都空虛,鄧艾和鍾會趁虛而入。

劉禪陷入了沉思,他要做的是他人生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抉擇,關係到數百萬人民的命運。這時一個人衝了進來,對劉禪道:“父親,千萬不可投降,先帝創業艱難,顛沛流離大半生方才開創瞭如今這片基業,如果就如此拱手送人,將來我們在九泉之下還有什麼面目面見先帝?諸位大臣投降之後,依然可以在魏國為官,可是父親作為亡國之君,又如何自處?”

劉禪擺了擺手,道:“你先退下,容我三思。”

如果朝中都是請戰的聲音,哪怕孤注一擲,也可奮力一試,可是他們都倦了,又該怎樣抉擇?

過了許久,劉禪環顧群臣,開口道:“孤一人榮辱事小,但不忍再讓生靈遭塗炭之災,諸位再受戰火紛飛之苦。這一仗,我們損失了太多的將士,我決定明日出城投降。”

劉諶渾身顫抖,沒想到劉禪會做此決定,請求道:“父親,再讓我帶兵衝殺一次吧!”

劉禪搖了搖頭,滿目淒涼,拒絕了他的請求:“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了。”

劉諶失望地退出,在昭烈廟裡放聲痛哭道:“不肖子孫劉諶,無法保住先帝的基業,愧對大漢的先祖。如今將要江山易幟,國土淪陷,我也沒有面目再活在這個世上。願先祖保佑蜀中百姓,國泰民安,免受戰火之苦。”劉諶又對自己妻子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欲自刎殉國,你帶著孩子們逃往南中,隱姓埋名,或許可以躲過一劫。”

北地王妃道:“國家既亡,生又何歡,死亦何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