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野狐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病兒寒生不為己 藥草摻假枉為人,墨俠之大西寶藏,山村野狐禪,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來黃廷桂年輕時與妻子結髮成婚,一直伉儷情深,他們早年生有一子已近成年,卻於去年初秋又喜得一子,取名寒生,出生後倒是活潑康泰。
但自從三月大之後,孩子卻一直體弱多病。發病時頸部和脊背肌肉強直後彎,角弓反張,難以伸直,下頜關節強直後口角肌肉頻頻抽動,口角時開時合,面若苦笑。
夫妻中年得子,本為大喜,誰知禍福無常,愛子有此怪病,夫人帶著孩子去京城遍訪杏林高手,都徒勞無功,近日他夫人在四川和京城長途奔波勞累數月,剛從京城返回,人生生瘦了一圈。
接到雍正皇帝讓他陪同鄭逸二人進京旨意,才知治下還有這樣杏林聖手,不禁喜出望外;雖得報重慶府多地地震引發疫病,他仍然大膽前來辦差,也是存了給孩子治病的心願。
因院內病患穿梭走動,唯恐疫病波及幼兒,劉一刀就命人把夫人和孩子請到後堂診室,又把疫區防病治病幾個單方交給黃太醫屬下的幾個醫官,建議除了消殺燻蒸外,給老弱婦孺服用防病單方,請黃太醫斟酌,黃廷桂不由得連連點頭稱道。
黃太醫和屬下醫官正為疫病倍感壓力,看到此防病醫方,不由眼前一亮,轉交給黃軍門和班圖傳視,都認為要儘快在疫區推廣此方;等總督夫人抱著襁褓幼兒到來,黃太醫不願錯過觀摩良機,忙和黃軍門跟著鄭逸、劉一刀兩人到了後院內室。
鄭逸命葉巽、靜和、芷藍、蕙蘭前來助診,把幼兒放在內室床上,解開襁褓,只見那孩兒生得瘦弱不堪,臉色蒼白,此時正處乍暖還寒時節,解開襁褓不到一刻,那孩兒突然口唇抽搐閉合,頸部、脊背強直反張,極難伸直,卻是如同黃軍門所說症狀一樣,總督夫人見狀不由得驚泣出聲。
鄭逸和劉神醫先後診視了孩兒脈象,檢視舌苔、眼瞼,然後相互間點頭頷首,各自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放在桌上,鄭逸寫的是“嬰兒索痙”(注:一種癲癇綜合徵),劉神醫寫的是“子冒之症”,兩人相視微微一笑,黃總督不由得面帶不解,問道:“難道小兒身上有兩病?”
黃太醫聽了微微一笑:“大人不要驚慌,兩位先生確診的是一種病,子冒,古稱嬰兒索痙”,又向鄭逸和劉神醫問道:“兩位先生,這子冒之症,似此不足半歲孱弱幼兒,服用湯劑既傷脾胃,又易吐出湯劑,故此不易很快見效,可有良方治療?”
劉一刀不由沉吟不語,看了一眼鄭逸,鄭逸卻不言其他,看向了靜和、芷藍、蕙蘭。
靜和看了看劉神醫,問道:“師父,能否試下黃帝九針中的金針驅寒療毒法?”話音沒斷,黃廷桂夫婦不由雙雙色變。
“金針刺穴確實神乎其技,但這孩兒年紀幼小,身體孱弱,恐怕受不了金針刺穴的苦楚”,黃太醫說道。
鄭逸看了黃太醫,說道:“《孫真人千金方》所載,嬰兒索痙是嬰兒出生時,處於寒冷潮溼地方太久造成體弱風寒,瘀血凝滯,可用多年朝陽土牆外側粘土五升,蒸熟之後,粉碎新增粗鹽一升,混合以灶內蒸熱,取出放置老棉布包內,降溫至皮肉承受熱度,迴圈熨貼強直、抽搐之部位,也可如法制作4個老棉布包,迴圈往復使用,直到這孩兒身出大汗才可停止,如法炮製,不出三日,必然痊癒”。
然後,君子鄭逸把以上診方寫入醫案,讓三女依法診治。黃總督和夫人本來擔心孩兒吃藥太苦,刺針太疼,極為擔心這剛出生病弱幼子,哪會想到還有此法,且三日就可痊癒,不由心中大慰。
黃廷桂夫婦忙向鄭劉、劉兩位施禮致謝,兩人連忙回禮,然後諸人就在後堂用茶,過了兩炷香工夫,靜和請黃廷桂夫婦去床前探視,那孩兒已恢復如常、安穩入睡,臉上掛著細細汗珠。劉神醫和黃太醫伸出手去,檢視那孩兒脈象,已經平穩有力,脈象正常。
黃太醫看了看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