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盡長安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封寒借劍,摘星往事,看盡長安花,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月十三。
河南道衛州。
淇水之畔、雲夢山之側。
朝歌故地。
摘星樓。
摘星樓本為商紂王所建窮奢極惡之所。其間設肉林、酒池、炮烙等,使男女裸奔其中,或溺死於池中或遭熱毒侵身,不知有多少冤魂埋葬於此,遭盡世人唾罵。後,西周武王伐紂,紂王自焚於摘星樓,此樓便從此化為歷史塵煙,湮沒於時間的長河之中。
此時的摘星樓卻為一代豪俠於世傑於朝歌故地所建,隱隱有領袖天下群豪、執武林之牛耳之意。而於世傑本人更有說不清的傳奇故事,自二十二歲成名以來,歷經大小三百餘戰,一身武藝已達超凡脫俗之境。自建摘星樓以來,迅速網羅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高手,並牢牢將整個中原腹地的武林統一至麾下,一時聲勢無兩,直逼百年前的西門山莊和水雲莊。
在這樣一個臨近中秋的月夜,本該是家人團聚,好友邀約,賞月聞菊的好時候,可樓前卻有兩撥人對峙著。說是兩撥,其實對方只有一人,而摘星樓卻不下十人。
再過兩日便是摘星樓慣例的中秋聚會之日,雖尚有多路高手未至,但摘星樓主及另外五大高手正坐鎮樓中,他們無一不是江湖中的一流甚至絕頂高手,年青一代弟子中更有許多佼佼者,如此陣容,誰敢捋其虎鬚?
夜深了,風涼了。
月亮不知何時從雲中鑽了出來,俯瞰著這芸芸眾生,也好奇地看著樓前的這一幕。
摘星樓這邊走出一人,面白無鬚,溫文爾雅,看上去如同一位中年書生。書生走上前,朝那人拱手道:“在下林長青,敢問朋友尊姓大名,有何要事深夜造訪?”
摘星樓在江湖中地位尊崇,因為臨近中秋,整個衛州、衛縣都佈滿了他們的人手。來人既然能悄無聲息直接來到摘星主樓之前,必定有不凡之處。因此,林長青的語氣中便帶了幾分客氣。
來人方臉大耳,粗衫布衩,看上去便似地裡的莊稼漢。但那雙眼睛,卻神光充盈,顯示著非一般的神采。聽到林長青的詢問,來人眼中閃過一道光,氣勢更是突地一變,瞬間由懶洋洋的莊稼漢變成充滿自信和力量的高手。
那種自信、那種神情,是那樣高冷、孤寂,一種近似無敵的寂寞。
但即便如此,當他聽得林長青之名,亦不由地肅然起敬。
林長青,已經是這個江湖上最頂尖的高手之一。
來人向林長青微微拱手,道:“在下封寒,求易空劍一觀。”
封寒。
易空劍。
在場的人,包括林長青都怔了一怔。
封寒,江湖人稱“劍痴”,對天下名劍有著近乎瘋狂的痴迷。但凡有神兵出世,必可見到他的身影,甚至為此發生過無數次的殺戮。但迄今為止,他仍活得好好的。
二十年前,他有另一個綽號——劍神。他對劍的痴迷乃是他的執念,而他在劍術上的造詣,可以算是近百年來第一人。只是,現在“劍神”的稱號,卻給了另外一個人,但這非但沒有使他的名氣和聲望受損,反而更讓人見識到他的可怕。
現在的“劍神”,有個名字,叫封塵。
封塵,是他的兒子。
一門兩劍。
就憑這兩把劍,偌大的江湖,已可任他們去得;就憑他們父子二人,江湖上,已經無人可以小覷。
知道來人是頗讓人頭痛的“劍痴”,連一向自負的林長青都忘了該如何應答,只見他眉頭輕輕皺起,一言不發,眼神飄忽,似在思索什麼,似在決定什麼。
“哈哈,原來是封兄,何不進來一敘?”摘星樓二樓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此時,封寒所站的位置,距摘星樓約十丈,二樓距地面約三丈,而他說話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