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崑山的改變,洩洪地變良田
京海第一深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崑山的改變,洩洪地變良田,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京海第一深情,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回不回。”
“咱崑山年年都受水災。”
“年年都是洩洪區。”
“那地都被洪水給刮薄了。”
“就算回去種東西也根本長不出來。”
“與其回去捱餓受苦,還不如 在外面要飯來的爽利。”
“最起碼不用擔心朝廷賦稅的問題。”
那些崑山本地人很快就找到了那些流落在外的同鄉。
然而在得知這些同鄉的來意之後。
原本還想著和多個人多份力量的流民。
紛紛把頭給搖的像撥浪鼓一樣的拒絕了 這些人的好意。
回去?回去乾乾嘛?
等著餓死嗎?
沒錢還要繳納賦稅,真是比流民還要慘。
來勸導的鄉民趕緊說道:
“要真是 這樣的話,我為什麼要 跑這麼遠來找到你們勸你們回去?”
“朝廷今年修築了大量的堤壩。”
“水災再也沒有了。”
眼看同鄉露出了疑惑的眼神。
勸導的鄉民頓時急了:
“我騙你做什麼?”
“我之前可是親自參與了修築河堤的。”
“還有,雖然咱們的地被洪水給刮薄了。”
“但是朝廷免了咱們整整五年的賦稅。”
“花上兩三年把地養一養。”
“難道還能養不回來?”
“不比你在外面是受盡白眼和飢寒強?”
誰知道勸導的鄉民不這樣說還好。
這話一說出口。
這些已經成為流民的同鄉更不相信了。
自古以來納皇糧國稅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誰來了都跑不脫的。
朝廷竟然會免自己的賦稅?
並且一免就是五年?
這也有點太匪夷所思了吧!
不信不信!萬萬不能信!
勸導的鄉民急的抓耳撓腮。
但無論自己說什麼。
哪怕是把朝廷給自己的路費都拿出來,這些人還是不肯相信。
就在勸導的鄉民都要放棄的時候。
事情出現了轉機。
朝廷向各地明發聖旨,說明了江南 今年 的困難。
並且在旨意中明確的說了會減免整個崑山未來五年的賦稅。
原來,朱元璋在收到朱標的信之後。
很快就又給朱標回了一封信。
並且在信中說了減免崑山賦稅的事情。
原本只是隨口一提。
但是卻在跟常氏聊天的時候。
被朱雄英給聽到了。
當即便給自己父王提出了一個建議。
這種事情僅僅只是口頭上的保證是不行了。
必須要朝廷明發旨意才行。
因為朝廷的旨意代表的是整個國家的意志。
可比一個皇帝的口頭保證要來的嚴謹並可信的多。
哪怕這個皇帝是朱元璋。
因為這才是國家信用的體現。
如果不能讓那些流落在外的崑山百姓。
看到朝廷的旨意,哪怕派出再多的人勸他們回去。
宣揚政策的好處,都沒有什麼用。
因為沒有底氣,沒有保障!
朱標聽到朱雄英的話,也是感到頗有道理。
只是朱標也知道,父皇這次並非不想下旨。
而是覺得僅僅崑山一地,沒有什麼必要。
現在雄英想到了這一點。
朱標自然要替自己的父皇查漏補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