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證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要是往箱子裡種一顆水稻會怎樣,箱子裡的三國,劉證道,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時候就需要人工重新補種,因此,一般農村種植水稻的人家,在插完秧之後都會留一點水稻苗。
不過這些年水稻品種改良,乾旱,抗澇,各項都疊滿了,因此補種的機率並不高。
但是向王爺爺這種老一輩人,都習慣了留點水稻種,這就便宜李玉了。
李玉看了這稻苗很久,並沒有直接拿,而是跟王爺爺說了一聲,過幾天他可能需要幾株稻苗。
聽這話王爺爺笑道:“這有啥,隨便用,別的沒有,這水稻秧子還能沒有了。”
李玉聞言心中很開心,現在稻苗解決了,這樣自己就有機會實驗一下自己的想法了,李玉想實驗一下如果把現實中的水稻,種進箱子裡會有怎樣的效果,那會不會誕生一個神蹟啊,一株參天蔽日的巨大稻子,完成袁隆平爺爺,稻下乘涼的美好願望!
接下來幾天,李玉主要辦了幾件事,第一就是給錢家下了一場雨,換回來了五十畝下等田,其次就是用複合肥兌水,給那些快枯死的下等田秧苗下了一場化肥雨。
然後這些下等田內那些看起來就要枯死的秧苗,一下子神奇的活了過來,這可氣壞了錢家父子,這地以前可是他們的,現在成了張角的,而且地裡的秧苗還活過來了,這簡直比他們賠錢還難受!
而軍營經過這幾天的修建已經建設成功,高大的鋼鐵城牆之內,是一排排水泥房,而在水泥房中間還有一個巨大的灶臺,上面還架著一口啤酒瓶蓋做成的大鐵鍋。
經過李玉的縝密思考,自己不可能保證準時投餵,因此李玉就給小人軍營抓了一小把米當做儲備糧,讓他們平時自己做著吃,可是米太大,他們的陶鍋煮不下,要是敲成小塊,那就需要很多口他們小陶鍋才行,因此李玉就用啤酒瓶蓋給他們做了一口大鐵鍋。
而這一口鐵鍋的出現,再小人未來的歷史書上肯定會留下濃墨重彩一筆,這鐵鍋最起碼比宋早了好幾百年。
可以想象,未來的考古學家會在考古時發現,漢末竟然已經有鐵鍋的出現了,不過這鐵鍋上隱隱能看到的雪花二字是什麼意思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