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1章 軍糧已盡,進擊的大明鐵騎,省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可立的造船廠已經開始動工,得虧於神宗幾十年的不理朝政,大明禁海令也成為一紙空文。
靠海的漁民、商人甚眾,這也進一步推動了造船業的發展。無論是適合造船的木材還是手藝熟練的工人,都並不難搜尋。
從內帑領取了兩百萬兩銀子的袁大人,可謂是財大氣粗,圖紙一到手之後,馬不停蹄的就開始了戰船製造的工作。
他沒有將原件都拿出來,而是找人臨摹之後,按照工序分別提供圖紙,如此方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洩密。
信王倒是來看過幾次,但那刺鼻的膠水和生漆味道,讓他避之不及。
袁可立也樂得自在,反正他是楊延宜的監軍,又不是他袁可立的監軍,管不到他。
只要不答應他出海,也不提供船隻,隨便他在這裡怎麼玩耍,都沒有關係。
但事情也不能就這麼一直拖下去,畢竟有軍火和糧草是要提供給前方的大軍的。
若是糧草和軍械供應不上,那就是大事情了。
所以,袁大人也做了兩手準備。
一是馬上安排人,乘坐商船前往遼南尋找楊延宜,告知他信王殿下已經到了登州府。
按照袁可立的設想,最好就是楊延宜親自過來一趟,帶走糧草和軍械,並說服信王留在登州。
二來,就是加急安排戰船的生產,工人們兩班倒,就連夜晚也都不停工。
成國公來找過他好幾次,都被他敷衍回去了。
他從一開始,就非常拒絕招募那三個衛所的官兵。
原因也很簡單,自從三大徵之後,萬曆下旨裁撤水軍,原本那批英勇善戰的水軍,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現在的衛所兵制度,乃是大明軍政的一顆毒瘤,沒有一絲一毫的戰鬥力可言。
按照他的設想,這幫人就應該都削職為民,回家種地去。
加上他現在忙的腳後跟打屁股,根本沒時間去理會這些破事兒。
造船廠的工作就夠他忙活的了,還有新軍的籌建和訓練,都是由他一手抓的。
出京之前,陛下從大內找了一套書,送給了袁可立。
那是神宗時期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所撰寫的《績效新書》。
按照戚繼光的海戰之法、練兵之法,袁可立找來一些商船,每天都在淺海里訓練著他的水軍。
相信再給他半年時間,他將重新拉起一支能打敢戰的強大水軍!
可沒有半年時間,準確來說,半個月都不曾有。
就在這天,袁可立泡在淺海里訓練他的水軍時,看到了從北邊過來的幾艘船隻,從旗幟上來看,應該都是商船。
可這些商船航行到近海處時,卻突然掛上了明軍的旗幟。
袁可立也從千里鏡裡看到了,船隻上掛著的是“楊”字旗。
從北而來,還掛著“楊”字旗,袁可立不用問都知道是誰的旗幟了。
等到船隻駛入港口後,袁可立已經早早上了岸,在岸邊等候著了。
那商船上站立著一位小將,看歲數也就二十多歲,不到三十歲的樣子。
這也是楊延宜軍中的一大特點,那就是中高階的將領,普遍年紀都不大。
那小將一身明軍鎧甲,穩穩的站立在船頭,陽光從他身後照射過來,在鎧甲上反著光。
他就像一個下凡的天將一般,渾身冒著金光站在船頭,面容肅穆。
等到船隻靠岸後,那小將穩穩的走了幾步,來到船舷邊上,一伸手按向船幫,就跳了下來。
周圍看熱鬧的百姓也好,軍人也好,見到這番雄赳赳的氣勢,都齊齊的喊了一聲“好!”。
“果然是楊將軍的隊伍,你看那小將,端得是英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