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抵達寧遠,進擊的大明鐵騎,省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延宜並沒有帶走那五千京營士兵,一是在各地勤王之師到達京城前,他們是京畿唯一一支成建制的軍隊。
二來,楊延宜也沒有忘記那日在景山上受到的埋伏。
馬汗調查這件案子許久,卻沒有半點進展。
就連京營士兵也都按照花名冊一一點名超過三次,沒有找到失蹤人員。
楊延宜也跟馬汗討論過這件案子,他們討論許久之後,將注意力放在了一個人身上。
那就是成國公朱純臣。
因為他當初去查抄朱常洵的家小時,帶走了三千多京營士兵。
而那些都發生在英國公重造花名冊之前,也就是說,現在京營實際上有八千名士兵。
而這三千人,他們的花名冊是到達京城之後補錄的。
有鑑於此,楊延宜沒有帶上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但他並沒有向外界透露他遇襲的訊息,而是將此事按下不表。
楊延宜對於後世歷史上的成國公沒有半點好感,因為當初就是這廝開的城門。
但看問題卻不能這麼看,吳三桂和李自成現在還在他的陣營中呢!
所以在成國公顯露馬腳之前,他不能有什麼動作,更加沒辦法付諸行動。
自從楊延宜走後,朱由校彷彿缺了什麼似的,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致來。
只有徐光啟覲見的時候,他才有了幾分笑模樣。
而徐光啟在交付了遂發槍和紙包彈後,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楊延宜提到的那個蒸汽機上面。
兩君臣討論得最多的,也是這個問題。
楊延宜此次出征並沒有再請餉,袁可立前往登萊,拿走了一百萬兩。督師遼西的孫承宗,也毫不客氣的拿走了四百萬兩。
前往蘇、楊二地購買民間存糧,又花光了所剩不多的存銀,國庫再度變得空虛起來。
李承晚兩人也算是倒了血黴了,如果說孝端太皇太后的幾個兄弟是傷筋動骨的話,這哥倆算是要傾家蕩產了。
自從楊延宜走後,方從哲也再沒有過問內閣的事情,而是一頭扎進了故紙堆,開始搞起了研究。
他在軍機處裡,挑選了幾個以前在戶部內任職的師爺,又找了幾十個年輕的翰林,開始研究起南、北兩宋的稅賦來。
主要的方向,就是研究他們的商稅,這將是送給日後得勝回朝的楊延宜的一份大禮。
楊延宜到達山海關之時,並沒有多做停留,只是與吳襄聊了幾句,就走了。
但他卻注意到,關內多了一支隊伍。
這支隊伍竟然是由錦衣衛、內廠番子、東廠太監三個部門組成,還配置了兩名御史。
大軍透過時,楊延宜佇足觀看了片刻,吳襄在身邊不無苦澀的說道:“孫督師來過了,這是他留下的人馬,也只歸他一人指揮。”
楊延宜扭頭望了過來,吳襄接著說道:“孫督師有嚴令,除運往遼西的糧草外,其餘一應不得過關。”
楊延宜一聽就明白過來了,孫承宗這是要掐斷建奴的補給線了。
晉商擔負著為朝廷運輸糧草,但他們卻私底下做著走私販賣違禁品的生意。
精鐵、銅礦、乃至硝石、硫磺等物,無不是他們販賣給建奴的。
登萊那邊,自有袁可立去負責海運的稽查,而這山海關,則是第二處必經之路了。
楊延宜沒有點破吳襄的小心思,而是問道:“那宣府那邊?”
就這麼一句簡單的問話,卻讓吳襄凝望了他許久。
一個多月之前,他還是一位小小的錦衣衛百戶,自己為了提前為兒子佈局,讓吳三桂加入了他的隊伍。
現在一個多月未見,吳三桂已經是朝廷欽命的參將了。
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