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章 林靈素,人間有妖,因何起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天,張七思想起了李丹丹,不知道現在修煉的怎麼樣了,於是向著黃岩山的方向而去。
此時張七思頗為悠閒,正不緊不慢的走在一條馬路上。
此處已是S省,前方正是五臺山。
途經五臺山,張七思遠遠看見半山腰一座道觀,道鍾嫋嫋,掩映在翠山石林中。
張七思此行不急,於是調轉身軀,向著道觀而去。
轉入山間小道,兩側鬱鬱蔥蔥,清新的空氣中鋪面而來,在這天地靈氣復甦的時代,作為名山之一,更是靈氣濃郁。
“真是一處修煉勝地,”張七思感嘆道。
沿著山路而行,邊走邊看,時時有那香客或者旅人從身邊經過。
不多時,來到了道觀門口,兩扇古色大門敞開迎客,兩個道衣童子分立兩旁。門派上書三個大字“神霄派”。
“這就是神霄派?”想起在樓觀派時,曾經遠遠的看見過的神霄派當代掌門林昊,倒也不怕被認出。畢竟自己經過“大小如意”之術調整了外貌,只要不是近距離接觸,想必不會被認出。
進了大殿,兩旁牆壁雕刻著壁畫,畫中各種鬼怪林立,做拜倒祈求狀,前面卻有一中年道士左手掐訣,右手舉劍,上空則是雷霆湧動。
最前方,一個香案,案上香爐檀香嫋嫋,沁人心脾。
居中兩座雕塑,左側一人做書生狀,白衣白鞋,雙手倒背,面色疾苦,眼中放著光芒。
右側一人確是玄衣黑帽,頭戴青玉冠,玉帶纏身,一雙神目充滿著智慧。
“這大概就是王文卿和林靈素兩位真人吧,”張七思知道,神霄派乃是由王文卿創立於北宋年代,由林靈素髮揚光大,以雷法著稱。
對於林靈素,倒是有許多傳說。
傳說林靈素出身貧寒。他母親夜歸時,紅雲覆身,因而有孕,懷孕了二十四個月,他母親一天做夢,夢見日光入室,有神仙穿著綠袍玉帶,眼睛放著光芒,拿著筆對他母親說:“來日藉此居也”。第二天風雨大作,霹靂三聲,林靈素誕生了。
林靈素從小就很特殊,相貌絕倫,但是到了五歲還不說話,直到有一年的端午節,一個頭戴青玉冠、穿著霞衣的道士看見五歲的林靈素說道:“久不相睹。特來上謁”。然後兩人對視一笑,道士離開後,林靈素就能說話了,並且天資聰穎,七歲讀書就能作詩,日記萬字。
這麼神奇的少年,大概就是天上的神仙轉世吧。當時著名的文豪——蘇軾蘇東坡聽說了林靈素的神奇,就過來驗證,果然如傳說一般聰明,就收了他做書童,並且對他說:“子聰明過我,富貴可立待”。然而七歲的林靈素卻回答說:“我之志則異於先生矣。”
蘇軾很奇怪,問道:“子當如何?”
林靈素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志也。”
後來因為蘇東坡被貶官,林靈素就去當了小沙彌,結果因為偷酒喝,被和尚打了一頓,就懷恨在心,棄佛入道,去當了道士。
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後來林靈素這麼厭惡佛門的原因,甚至要滅佛,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從小被誇,甚至大文豪都承認不如,竟然被和尚笞打羞辱,這給心高氣傲林靈素巨大的羞辱感。
林靈素從寺廟逃跑後,開始遠遊,入了蜀地,碰到一個姓趙的道士,跟隨道士修行數年,可能這個道士就是小時候見過林靈素的那個頭戴青玉冠的道士。因為這個道士有一天告訴林靈素:“我大限將至,與你暫別,身後事就託付給你了”,然後七日之後就死了。林靈素給趙姓道士沐浴安葬後,發現道士留下了錢財還有三本書籍,正是《神霄天壇玉書》,林靈素就根據這個修煉,能夠行雲布雨、策役雷電,察見鬼神,追攝邪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