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動師之導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章 蘇格拉底的審判,海猿人魚叛亂史,魂動師之導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變通性的一般等價物此時就可以起到調節大種群活動的作用。

當錢成為一定規模,就形成了資本。

量變產生質變,資本高度集中後,越來越脫離人類,直到徹底發生了異化後,脫離了人類。自由市場是允許充分流動的,而資本吸納了一個從生物那裡得來的特質,自我增值。

古語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這句古代的讖言描述的實際上是存在於自然系統中的兩種反饋調節系統:負反饋系統和正反饋系統。

由於負反饋系統能夠較為穩定地存在於某個(動態平衡的)穩態上,它可以在時間軸上較為長時間地以原狀態存在,所以當人類觀察自然界時,就會倖存者偏差地以為“天之道”都是穩定的負反饋系統。

而正反饋系統,系統內部較小的擾動,就會帶來系統雪崩式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系統一般無法維持一個長期不變的外部觀測狀態,而是在時間中產生“滄海桑田”的巨大改變,以至於一段較短的時間之後,就幾乎無法辨認出這是原來的系統。所以人類會以為“損不足而奉有餘”的正反饋系統不是天之道,而是人之道。

但實際上,這種“正反饋”的“人之道”,正是符合普里戈金所提出的複雜系統自組織原則的。而人類身處其中的生物演化系統,正是這樣一個“內部小擾動會無限放大至系統雪崩”的正反饋系統。

人類社會結構的演進也是如此。

資本,這個人類社會結構演化的副產物,也具有這種屬性。

自由市場中,由於資金以自我增殖作為核心,會自動湧到自我增值最猛的地方。當人類正式承認了資本的合法性,社會的組織方式就會隨之變化。去中心化的社會結構和全球流動的資本將打破萬年來人類組建的以血緣家庭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家庭-氏族-民族-宗教矛盾的實質是民族矛盾),原來為血緣、民族、語言和地域所劃分的人類“種群結構”,將在資本的流動下被徹底打碎。

追求資本的人會成為一個統一的聯盟:他們雖然膚色不同,可能有不同地域的口音,但說著一樣的世界語,吃著食品工業巨頭提供的食物,穿梭在一樣的連鎖商業中心中,進行著一樣的娛樂,追求著共同的“現代”生活方式,和唯一的一個目標:

更多的資產。

瑪門,開始由人類社會演進產生的副產物,轉變成驅動人類社會的必需品,變成了資本牽動人,調節人。

人類將忘記以前所有的理想和慾望。

愛情被包裝成性感的海報女郎,愛美之心被轉化成“花錢去整形”(其實整容能不能夠真正讓人變美還是個不確定的命題,很多時候是心理安慰劑的作用),幸福感被消費主義偷樑換柱成“買買買”,對自然的熱愛被轉化成“說走就走的旅行商品”,權力和控制慾被轉換成“拿錢甩到他臉上!”,創作的慾望和對藝術的熱愛被轉換為“土豪買藝術品建美術館”,尊嚴感和認同感被轉化為“使用奢侈品”……因為在人類社會系統中,一般等價物可以轉化成(憑藉人類的聰明才智生產力巔峰可以提供和想象的)一切,因而,連其他的一切,甚至連所有底層的慾望都被量化,轉變成唯一的——我要更多的錢!

**二者的矛盾**

在去中心化和一般等價物絕對流通之後,傳統社會結構必然面臨崩潰。

首當其衝的就是家庭結構。

我們現存的經濟學中,對於“家庭”的描述,常常是,家庭是經濟結構的最小單位,而且是“消費”的單位。——人類的經濟活動,研究的是“經濟產物”,研究物件是所有商品和服務,是生產和消費——他們研究所有人類附屬產品的總和,卻把人的生產,完全排除在這個研究體系之外的。馬爾薩斯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小可憐的粘人精男主上線啦

殊盡

偵探們都以為我是渣男

小夜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