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動師之導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香子城爭奪;一身轉戰三千里,海猿人魚叛亂史,魂動師之導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在其中行走的宋軍如此渺小,他們只能認知到,這裡充滿了天然的險峻隘口。它的山峰海拔在3000-4000米左右,因此還不至於產生嚴重的高原反應,山頂常年積雪。由於山體對於區域性氣團的抬升作用,使得山北側的臨夏地區降水豐沛,山脈披綠,草場豐茂,發源了大夏河等黃河的一級支流(同時它也是洮河和大夏河的分水嶺)。對於這樣的山河地勢,很多地方甚至只能容一人通行,身為總指揮的王韶也不得不下馬步行,他運用自己這些年封存的文人浪漫情懷,覺得這應當是人類對於山河自然的一種致敬。
木徵的設防方向都在東南側,完全沒有想到王韶從西南方向進攻過來。他的兄弟巴氈角很快被擊敗,木徵趕緊集結兵力來救,僅留下部將結彪鎮守河州城。
攻守之勢異也,王韶暗中分兵,命令景思立和盧元令趁木徵防守空虛,奪取河州。士氣正盛,二人又兼心懷復仇之心,行軍很快,擊敗木徵軍隊後到達河州城下,河州城內守軍還以為是木徵回來了。王韶奪取河州後,一路收復各部落,西至甘肅和青海交接的綽羅川,五十四天內行軍千里,收復六州,取得了北宋開國以來最大的拓展疆土的勝利。
******
景思立和盧元令奉命留守河州,安撫城內居民,按照王韶吩咐恢復經濟生產,和逐漸開展鹽茶馬交易。盧元令感慨萬千,想當年讓梅司仕途不順和申昌遇家破人散的原因,那遙不可及似的戰略目標,終是實現了一半。如果再向北側擴張,呈鉗子狀控制住西夏,再打通河西走廊、恢復絲綢之路,大宋的國運眼看在望。這是多少熱血男兒的夢想,多少兒郎的性命、學子的頭顱、老將的壯懷激烈迸濺在這偉岸的藍圖之上,他想著,不禁激動得夜不能寐。於是鋪紙磨墨,挑燈寫下萬字的書信,只待能夠交給梅司和申昌遇,告訴他們當年的血汗沒有白費。
宋軍將士無不歡欣鼓舞,一是大勝連連,士氣振奮;二是聯想到國運昌盛;三是封賞在即,想到賞賜的絹帛、金銀和官位,無不期望備至。景思立戰中屢立大功,眼看可得知軍之位,不由大喜。
盧元令同時還在命人在城內尋找,沒有克軍的訊息。他心裡不由得不快,但又不想承認,悶著一股火。這時只聽軍士說,在城內發現了餵養大貓頭鷹的據點和貓頭鷹騎士的羽毛、吐出來的骸骨,趕緊前去查探。
現場白骨縱橫,還有未吃完的人類殘臂斷肢、撕碎的衣服、腰帶。地上落著些大鳥的羽毛,有一把劍那麼長,還有一些人的骸骨,很像食肉的鳥類未消化而返吐出來的羽毛和骨頭的球核,只是非常大,有一個西瓜大小。盧元令眼尖,突然發現一些條狀衣服碎片是克軍來時身上穿的蘇綺——這種織法的錦帛只有蘇杭一帶產,吐蕃當地是很少的,不由得眉頭緊鎖。他立即命人收集了這些衣物,並且尋找目擊者。
景思立聽說盧元令的家眷被餵了野獸,前來檢視安慰。正遇上盧元令對著滿桌收集的衣服殘骸,這下確定了,是克軍的衣服沒錯。正在他煩惱之時,聽說留在熙州的陪嫁丫頭們聽聞訊息到了河州,其實是亞歷山大帶領偽裝的雜種子近衛。亞歷山大看到情況,氣憤質問盧元令:“你身為王上的內使臣,主上遇險竟然不挺身救援,還瞞著我們!”
盧元令理性上覺得克軍不會落得這樣下場,不想跟她們糾纏(真打起來都佔不了便宜),正巧這時,有目擊者被帶到,來人是吐蕃當地人,比比劃劃地說了半天。翻譯聽了半晌,大體意思是,穿金色衣服的女人和大鳥曾在河州中駐紮,木徵為了和她們聯盟,用奴隸、宋人戰俘和嬰兒餵養大鳥。並沒有有宋人女人被喂鳥的情況,這些布料是她們臨時綁在大鳥腿上防止過雪線凍傷的,也有做韁繩的代替。她們幫助木徵偵查過香子城的近況,後又不知道怎麼回事,全員往西北方向撤退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